二、比较发现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过程中相互关连的双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的本质。
譬如;在中外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改革,鉴于历史的原因,有的改革并未取得成功,拿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加以比较,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在这两者的比较中,学生们发现:这两次变法都是在本国民族危急
的严重关头进行的。日本明治维新是在改革力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而中国的戊戌变法,维新派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手里又无一兵一卒,所以当那拉氏发动政变时,维新派只能束手待毙, 使救国无望,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越陷越深。
这样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和人民群众支持改革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从而认清当前改革的形势,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自觉地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