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过生动、形象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实现转轨

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动机、态度都是促成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应创设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唤起求知欲。美国学者贺拉斯曼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多方式、多渠道

地变换思路,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多创设思维活动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衔接好教学,以实现小学到初中的转轨。

首先,课堂教学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积极和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是一种诉诸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平铺直叙、语言贫乏的教学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而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语言,能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感染。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再借助于手势,表情自然地变化自己的欢乐、悲愤等神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其次,多采用直观、示意教学法,启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一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形象再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教师空洞抽象地讲述,学生不易接受、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将会成为学习上的极大障碍。而直观教学与小学衔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验证间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课前要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或准备好教具、图表等。在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适时地展示有关实物(如化石、古钱、工具等)、图片(如地图、人物像、知识结构图表等),广泛运用电影、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以言表意,图文并茂。这样学生学时如身临其境,形成的知识表象更鲜明、更生动;理解问题更深刻、更透切;掌握的内容更准确、更具体;运用知识更灵活、更科学。这也加快了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步伐,更有助于实现教学转轨。

再次,结合课文内容适时适势地提出巧妙的问题,触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开学生的思路,把已有的知识“点”,连结成非常系统条理的“线” “面”,使学生逐渐对知识有个完整、系统的了解、认识,以实现教学转轨。教师在认真备课、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趋势、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有针对性、适应性地精心设问。设计的问题应直观浅显,答案简单明了,提法明白易懂,让学生便于回答、易于接受。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