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和反帝斗争

  1. 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复辟的斗争

  2. 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

  3. 反对段祺瑞独裁卖国的斗争

  4. 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对尊孔复古

  5.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

  6.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7. 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这样,调整后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线索分明,要点明确,视野开阔, 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其次,要提高起点,就必须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培养的传统教法,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多管齐下,以全面增强学生的各种素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要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训练。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顽固坚持陈旧的以灌输知识为特点的教学方法,拒绝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另一种是将能力说成万能的东西, 似乎不需要通过艰苦的学习便能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而只需要进行所谓的能力培养就行了。须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能力,知识是死的;但没有知识,能力则是空的。因此,必须两者并重,而决不能顾此失彼。为了达以上目的,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如:

第一,在前述所举授课提纲之例中,我并不是一律自行把要点归纳出来, 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归纳,以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掌握教材知识结构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二,在讲课过程中,我注意时时处处提醒学生进行思考,使之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从微观上深入细致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前第七章,在讲授时可提出一连串有着一定思维深度和启发意义的问题:袁世凯是怎样巧妙地控制北京政府实权的?宋教仁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什么没有成为该党的实际负责人? 二次革命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为什么?等等。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归类整理、比较、评价等综合性历史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 使学生认识两者一成一败的原因,两国一强一弱的影响,进而认识今天我国改革的许多问题。

第四,为了培养学生解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除了帮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史料,我还从有关资料上精选一些材料解析题,利用其史料重新设计问题,指导学生作答。

第五,对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评价人物、论证所给观点等高层次能力的培养,我除了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外, 主要通过典型例题的示范讲解,使学生逐渐由不会到会。

以上几点做法,既体现出能力培养的意识性、针对性和计划性,使之落到实处,同时又处处体现出与掌握历史知识的紧密结合,从而避免空谈能力培养的弊病。

最后,要提高起点,就要注重考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摒弃猜题押宝与题海战术,单元检测方式也必须重新探讨。因此,在复习时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我认为单元检测可以取消。我在高三首轮基础复习时,就没有进行单元考试,而是每本书考一次,然后中国史、世界史和中外历史再分别综合检测一次。为了保证每次考试的质量,我主要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第一,每次考试之前给予学生较充足的考试准备时间,使其每考一次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因为考试卷是促使学生强记知识的一种手段,如果过于频繁,就起不到刺激作用了,也不符合一张一弛之道;再则学生考完试后一般很少再回转去复习,教师也有新的安排,因此如果考前复习仓促,就会造成知识的“夹生”。

第二,每套试卷都是综合性试题(至少是一本书范围内的综合),都按照高考的分数、题型等设计,难度力求接近高考,注重各种能力的全面检测。

第三,考完之后及时进行详细评讲,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最近几年,我包揽了本校高中三个年级五个班的历史课程,因此得以在

各个年级逐步推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年的高三毕业会考和高考中,在本校五学科教学中历史分数是最高的。由此可见,提高历史教学和复习的起点,知识和能力并重,是一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