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调控好讲课的音量和语调

讲课的音量,过高过低都不可取,过高了震动耳膜令人头皮发麻,过低了加大听力负荷并使人精神怠倦,一般以吐字准确清晰、具有穿透力而让教室内每个学生听得清楚为宜。讲课的语调是一种情感强弱升降变化的反应, 同音量融合,构成讲课音响的优美旋律节奏。如讲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可先以低沉气愤语调诉说王明“左倾”错误领导的危害和长征初期被动挨打情景;接着以激越焦急的语调揭示红军官兵日夜盼望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的心情;又以喜悦宽宏的语调描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以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给红军带来勃勃生机的景象;然后用豪迈高昂的语调叙述红军长征的胜利进程;最后用欢乐轻快的口吻描绘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图景。这样的音量语调构成的节奏,把师生都带入了情感交流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无疑是良好的。由此可知,讲课音量语调的控制调节,在不超越学生听力生理条件的原则下,感情强烈,音量语调就大些高些;情绪低沉,音量语调就小些低些⋯⋯ 或激昂欢快,或悱恻缠绵,高低起伏,声情并茂,讲课的音量语调就显现出来了。

把握历史教学的讲课节奏,还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好课。凡是教材上的内容,包括文字、插图、表格、注释等。都要认真阅读,透彻理解,考虑放在教学步骤中的哪一个位置最恰当,如何在节奏中表现;还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既要学习历史方面的,又要涉猎其它学科,并研究、训练表达技术,做到专业功底扎实,知识面广博,语汇丰富,表达能力强。二是要了解教学对象,如学生主要来源、年龄段位、兴趣方向、理解能力、文化知识基础等整体素质情况。教师对教材熟、史料熟、教学对象熟、语言词汇熟、表达技术熟,“熟能生巧”,讲起课来自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知识内容和讲课节奏同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同音乐一样优美的旋律,定会促使历史知识如甘泉,汩汩流进学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