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学科情感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结合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笔者认为历史学科实施情感教学应具备下列几个基本条件。
- 师生心理相融是情感教学的前提条件
情感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结果。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着的双方,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师生间的情感需靠教师去沟通,健康的感情纽带要靠教师去营建。为此,教师要把自己全身心的爱和情都倾洒在学生的身上,用“以情制情”的办法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消除心理上形成的隔阂。同时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学生中树立起情感威信,率先垂范,以自己对人类、对祖国和对历史学科的爱去感召学生,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前途与人类的发展、祖国的命运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师生之间编织成了相互依赖的“情感结”,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学生的心扉才会向老师敞开,才会形成和谐的、激动人心的教学氛围。
- 教师具有强烈的情感意识是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
情感意识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心理素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强烈的角色观念,设身处地捕捉历史人物的情感,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和历史人物一道思维、说话、行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强烈的爱憎,而不是游离于人物和事件之外。同时,教师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体验学生当时所体验到的情感,从而在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产生一种移情作用,使学生为之动容、为之动情,激起内心深刻体验。
- 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是情感教学的保证条件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总是与成功的教学语言分不开的。授课中,教师要通过形象逼真、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语,创设特定历史情境,壮观的历史场面,来扣击学生心弦,唤起学生相应情感,激起情感波澜,迸出情感火花。一位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不仅能运用教学语言“还原”历史, 使学生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而且其语言神态蕴含感情,可使学生激愤时扼腕冲发,欢愉时抚掌称快。高超的语言表达技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为保证情感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历史教师必须勤奋实践, 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通过得体的语言传递情感信息,从而使情感教学更富情韵,更添魅力。
- 借助教学用具是情感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设置教学情境,单靠教师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有时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用具,如实物模型、各种图表、幻灯片、录音机、放映机等。教师通过演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让学生眼观“景”而心生“情”,既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差,又诱导了学生情感的激发及其升华。如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出示《圆明园全景复形图》,学生在惊叹她的巧夺天工之余,更感
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接着再出示《圆明园残景图》,学生在激愤之中加深对英法帝国主义刻骨仇恨的同时,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前后两幅历史图片的展示,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强烈的对比与反差,的确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