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关南十县的交涉

① 《宋会要辑稿·蕃夷一》。

西夏建国后,连续在三川口(今陕西安塞东,延川、宜川、洛川三河汇合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大败宋军,宋朝的军力被牵制在西北。辽君臣认为“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正是取关南十县的大好时机。重熙十年(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 年)十月,宋河北转运司得知辽朝的动向,请调民夫修河北二十一城,又给辽朝遣使出师提供了借口。次年正月,辽朝遣南院宣徽使萧特末(又作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使宋,指责宋于河北“填塞隘路,开决塘水,添置边军”,要求宋交还关南十县。同时会兵南京,声言南伐,以武力为谈判后盾。宋朝一面调兵、遣将、买马、修路、治河、屯粮,作军事防御的准备,一面派出谈判使者,并坚持许和亲、岁币而不许割地。

六月,宋使富弼、张茂实至辽。弼以“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的道理打动辽兴宗,使其接受金帛而放弃军事行动。九月,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定盟约。辽放弃对关南十县的要求,宋则“别纳金帛之仪,用代赋税之物,每年增绢一十万匹,银一十万两”①,并迫使宋朝将所输银绢名目改为“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