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事上的衰弱
官军之不足恃 与政治、经济危机同样严重的是金朝军纪败坏,战斗力低下。野狐岭、浍河川之战,金军精锐损失惨重,乣军的叛降,再一次削弱了金朝的武装力量。南迁后,军士多为临时召募,缺乏训练,将领的骄横恣肆更甚于前。正如陈规指出的:“将帅大抵先论出身官品,或门阀膏粱之子, 或亲故假托之流,平居则意气自高,遇敌则首尾退缩,将帅既自畏怯,士卒夫谁肯前。又居常裒刻,纳其馈献,士卒因之以扰良民而莫可制。及率之应敌,在途则前后乱行,顿次则排门择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以此责其畏法死事,岂不难哉。况今军官数多,自千户而上有万户、有副统、有都统、有副提控,十羊九牧,号令不一,动相牵制。”②加之经济困窘,费用多缺, 将领丰饱有余,士卒则饥寒不足,上下不能同心,官军之不足恃便可想而知了。
但留守河北、河东的军民中仍有坚持抗敌者,一些中下级将领、官员、军士和地方豪强,或招纳义军,或结寨自保,成为河北、河东抗击蒙古的主要力量,朝廷也将保卫河南的希望寄托在当地军民身上。派宰执以行省名义节制官军,招抚反金和抗蒙的地方势力。但乘乱而起的各支武装力量彼此不
① 参见《归潜志》。
① 《金史·食货志三》。
② 《金史·陈规传》。
相统摄,不相应援,甚至互相攻击、兼并,势同水火,增加了内耗,削弱了抗敌的力量。内外交困的金朝廷无力控制河北,也不能协济各支地方武装势力,于是下令河北各地长官可由当地军民推举,使之统领本地军民守土抗敌, 朝廷则以高官显爵羁縻控制。后期更有九公封建。
九公封建 金朝南迁后,对河北、河东的防御除依靠留守官兵外,主要依靠当地土豪和招抚的农民起义军。“官军皆败亡之余,锋锐略尽,而义兵亦不习行阵,无异乌合。”①有些聚兵自保的土豪,颇得人心,也有一定战斗力和号召力,如河北义军队长苗道润作战有功,曾遣人至南京求官。河南转运使王扩认为:“道润得众,有功因而封之,使自为守,羁縻使之,策之上也。”
②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除道润宣武将军、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这是封土豪
为官之始。后翰林直学士赵秉文、右司谏术甲直敦等都曾向朝廷建议在河北封地方武装首领为官。兴定三年(1219 年),太原失守,河北郡县不能自立, 群臣再次提出募土豪有威望者,假以方面重权,使各保一方。兴定四年,金朝一次就封山东、河北、河东九人为公,使各保一方,安辑百姓,有战事则互相应援。九公皆兼宣抚使,阶银青荣禄大夫,赐号“宣力忠臣”,总帅本路兵马。署置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得以便宜行之。九公代表金朝与蒙古和降附蒙古的汉人地方武装对抗,这是南迁后至蒙古窝阔台大举南伐前河北政治、军事上的一大特点。
初封的九公是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胡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莒公燕宁。他们控制的地区东起山东,西至河东北路,金朝利用他们在黄河以北筑起了一道抵御蒙古的防线。九公之外,金朝后期还封乘乱而起拥有部分兵力反复于蒙、宋、金间的十个地方武装势力头目为郡王。
九人中除晋阳公郭文振出身进士外,其余皆为地方武装首领。其中上党公张开和恒山公武仙实力最强。王福后降于益都叛将张林,众家奴不能守河间,归高阳公张甫。靖安民以不肯降元为部下所杀。胡天作降蒙后谋归,被杀。燕宁战死。文振正大间寓于卫州。张开潞州失守后寓居南京,谋从哀宗出奔,为民家所杀。武仙于封公当年降蒙,正大二年,杀蒙古所任真定元帅史天倪归金,至南京,复封恒山公,置府卫州,天兴未受诏援蔡。张甫一直坚守信安一带,到哀宗后期与朝廷失去联系。封建河北九公,减轻了朝廷在河北的军事负担,却没能挽救金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