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 《金史·食货志二》及其校勘记。
① 《金史·马讽传》、《金史·庞迪传》。
② 《金史·傅慎微传》。
③ 《金史·河渠志》。
⑤ 《金史·河渠志》。
⑥ 《金史·河渠志》。
④ 《金史·百官志二》。
金朝农业生产的突出成就是女真内地农业发展较快。辽代宁江州、达鲁古城、泰州等地有较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带动了女真人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批汉人的北迁,带来了先进的工具、技术和熟练的劳动力。所以,金初 20 年间,女真内地农业经济状况迅速改观。
生产工具的应用与改进女真刚刚进入阶级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但在辽、宋先进经济的影响、带动下,生产迅速发展。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着,金朝的生产工具有铧、犁、镰、锄、锹、镐、铲、鱼形铡刀、双股垛叉、耙等, 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在辽和北宋的基础上,结构也有改进,能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需要。如黑龙江逊克县出土的金代犁铧,结构、形体继承中原犁铧的传统,且更富有特点,有的犁铧把犁刀接铸在犁铧刃的一侧,使两者结合在一起,以适应开垦荒地。①“北京路宗州一带有类似北宋洛阳铧的铁犁铧,分大、小两种。犁上附有分土器即“铁踻头”,能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同时能向苗根培土。这种踻头也有大、小两种。犁镜较河南禹县白沙镇出土的北宋犁镜为落后,但犁牵引转动灵便,与元初王祯《农书》所绘形制相似。”“镰有直刃细柄、曲刃裤柄和曲刃钹镰等三种。”②“各地还出土专用于割谷穗的手镰。镰的大小、样式不同,是为便于收割高棵作物和矮棵作物之不同而制成的。所有这些说明,金代中期以后农业生产工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耕技术已有很大的进展和改观。”①反映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已经广泛地推广到了东北地区。
耕地面积扩大,户口增加社会秩序恢复后,逃亡的农民逐渐复业,荒芜的农田得以重新开垦。世宗、章宗重视奖励垦荒,在中原地区土地大量垦殖的同时,临潢一带也有大量军户、民户从事屯戍和种植。东京婆速府路、西京的丰州、河南洛西山中、北京路的兴州等地还开垦了大量山田。大定年间, 军民的土地纠纷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土地大量垦殖,可垦荒地数量减少的客观事实。时人的记载也说,大定时,“中都、河北、河东、山东,久被抚宁,人稠地窄,寸土悉垦”②
《金史·食货志》载,属于女真猛安谋克、在都宗室将军司和迭剌、唐古二部五乣的耕地为 170 多万顷,如以民田与此各半计,则全国垦田数可达
350 余万顷,相当于北宋太宗后期全国的垦田数目。
与土地大量垦殖相适应的是金朝户口的增加。金初,北方人口锐减,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目大幅度回升。大定初,全国有 300 余万户,
大定末增至 678.9 万余,口 4470 万。明昌六年(1195 年),户 722 万余, 口 4849 万余。泰和年间是金朝户口鼎盛时期,比大定二十七年(1187 年) 增加 162 万余户,882 万余口。③
世宗时期户口的大量增加是逃亡农民归业的反映,章宗时的户口数增长
① 张博泉《金代经济史略》,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②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六册,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① 《金代经济史略》。
② 〔金〕赵秉文《滏水集》。
③ 《金史·食货志一》载,泰和七年户 768 万余,口 4581 万余。户数与原注所记“增于大定二十七年一百六十二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增八百八十二万七千六十五”不符,口数尚低于明昌六年,且与“此金版籍之极盛也”矛盾,恐所载有误。
主要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户数的大量增加,或许与部分奴隶放良后自立门户以及女真人大家庭逐渐解体而为小家庭所取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