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前期与南宋的和战一 宋政权的重建与南迁
天会五年,金将宗翰、宗望挟制北宋群臣立张邦昌为帝,建立大楚为金朝藩辅,统治黄河以南地区,北宋灭亡。四月,押解宋二帝、宗室、百官撤出汴京北归,并贬二帝为庶人。五月,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遗臣拥戴下即位于归德,重建赵宋政权。六年,宋二庶人至上京,素服见太祖庙后,太宗召见,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为重昏侯,安置于韩州(今辽宁梨树镇北偏脸城)。八年,移至胡里改路(今黑龙江依兰)。其他宋俘也被安置于金朝内地。七月,南宋高宗向金奉表请和。
金朝立张氏为楚帝的目的在于剥夺赵氏对黄河以南的统治,宋高宗之立显然是金朝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十一月,金太宗下诏代宋,必欲灭赵氏而后已。
金军的掠夺和强迫同化政策激起河北、河东的人民的普遍不满与反抗, 南宋建立时,河北、河东的忠义民兵正在与金军展开殊死的斗争,东京留守宗泽也在积极布置汴京防务,迎接高宗回京重整江山。但宋高宗不顾群臣募兵、买马、修城池、缮器械的呼吁,不敢入居东京。他一方面请求放还二帝, 一方面准备南幸以避金军。
金朝诸将在对宋用兵方略上也存在分歧,“或欲先定河北,或欲先平陕西”①。金太宗则两用其策:“康王构当穷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当立藩辅如张邦昌者。”②于是金从东、西两线向南宋用兵。
东路由宗辅、宗翰、宗弼、拨离速等率领,天会六年(建炎二年,1128 年)下濮州、大名、沧州、相州、东平、济南、淄、青、潍等河北、山东诸州,降刘豫。七年正月,下徐州,得到宋朝自江淮运至徐州官库的大量金币, 用以犒军。拔离速军下扬州,未能俘虏宋帝,在掠获了大量文书案牍和金银财物后暂时撤归。三月,宋高宗在逃亡中,被扈从军官苗傅、刘正彦废黜, 四月复辟。为保其对江南一隅的统治,免遭父兄之厄运,他接连致书金朝皇帝和元帅府,愿贬去帝号,甘为藩臣。同时以杜充为建康留守,节制守江兵马,与刘光世、韩世忠共守长江。
金元帅府一面答其书招降,一面作再次渡江的准备。七年秋,以宗弼为统帅,与挞懒、拨离速、马五等分两路渡江,西路自光州(今河南潢川县)、黄州(今湖北黄冈县)渡江趋江西;东路取道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自马家渡渡江。南宋长江守军或不战而逃,或望风迎降,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宋高宗由杭州出逃,始而越州(今浙江绍兴市)、明州(今浙江宁波市),继而乘船入海。金军乘船入海追击,不及而还。宗弼回军拟于镇江北渡,在黄天荡为宋将韩世忠所阻,48 天不能渡江,只好回师建康。八年五月,在六合县渡江北还。
西路渡江后抵南昌、江州(今江西九江),未见猎取对象,杀掠一番后北归。
南宋建立后,在如何防御金军南侵和收复汴京的问题上,一直没有成算,
① 《金史·世纪补》。
② 《金史·宗翰传》。
诸臣、诸将意见极不统一。虽然预料到金朝可能发动军事进攻,却没有力战和死守的决心。对于宗弼这次南伐,宋军没有组织强有力的抵抗。只有个别将领和各地人民武装力量随机进行了小规模的袭击与阻截,就是这些小规模的抵抗也已使金朝将领认识到消灭南宋政权并非易事,更何况长江以北的百姓,也多筑栅寨自守,不肯归顺金朝。如何安抚江北百姓,治理新得之地是金朝面临的更为直接更为迫切的问题。从此,部分女真将领开始改变灭赵氏立异姓的初衷了。
最先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率军南伐的宗弼。当宗翰再议南伐时,宗弼反对说:“江南卑湿,今士马困惫,粮储未丰足,恐无成功。”①金朝无力一举灭宋,又不甘心赵氏政权的存在,于是乃采取立藩辅为缓冲,以汉制汉的方针, 以期假手傀儡消灭或削弱宿敌。
方针既定之后,金拟于折可求、刘豫二人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