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绘画与雕塑
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东丹王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宋内府,被誉为“神品”。他们多以契丹人生活为创作题材,耶律倍“多
① 《契丹国志·马保忠》。
② 《契丹国志·道宗天福皇帝》。
① 《契丹国志·圣宗天辅皇帝》。
② 《契丹国志·诸王传·齐国王隆裕》。
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瑰奇, 不作中国衣冠”①。他画的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⑤。他的作品工甚精微,甚为五代人所喜,自梁、唐及晋初,北边防戍及榷易商人有的曾得到东丹王画品,京师人争相购买。作品流传至今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射骑图》和流传到美国的《人骑图》、《射鹿图》。胡瑰也“善画蕃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其于穹庐部落、帐幕旗旆、弧矢鞍鞯,或随水草放牧,或驰逐弋猎,而又胡天惨冽,沙碛平远,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 信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欤”②。胡瑰画契丹人马“用狼毫制笔,疏渲鬃尾,细密有力。至于穹庐什物,各尽其妙”③。作品流传至今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卓歇图》,流传到海外的《出猎图》、《回猎图》,也有人列为他的画作。其子胡虔“丹青之学有父风”,宋内府收藏他的画品 44 幅,与其父的画品“殆未可分真膺也”。④
辽兴宗“工画,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雁送诸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真,仁宗作飞白书答之”⑥。
此外,契丹人耶律璟履(耶律防)、耶律题子、萧幹、秦晋国妃萧氏, 汉人陈升、常思言、吴九州等也皆以善画称。
外戚萧幹,尤善丹青。“慕唐裴宽、边鸾之迹,凡奉使入宋者,必命购求。凡遇名迹,不惜重价。装潢即就而后,携归本国,建小楼以贮之。风日晴和,焚香展卷,临摹所至,咸有法则”⑦。
秦晋国妃萧氏,萧排押女,母为圣宗妹长寿女。她“雅好飞白,尤工丹青”。所居屏扇,多自为书画。①
汉人陈升,圣宗时为翰林待诏,曾奉诏画《南征得胜图》于上京五鸾殿。燕人吴九州,“善画鹿,穷尽蕃鹿之态”②。燕京布衣常思言,“善画山水林木,求之者甚众”。思言淡于名利,凡求画者与其志趣相投者则可得,既不可以利诱,复不可以势动。③
除上述见于记载的画家外,辽代还有大量湮没无闻的丹青手。一些保存至今的辽代所建寺庙、塔刹和辽墓出土的画幅、壁画,同样反映了辽代的绘画水平和技巧。如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彩画,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珍藏的挂幅《神农采药图》、《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立轴《药师琉璃光佛说法图》、《炽盛光九曜图》。这些画品无作者名款,却同样反映辽代不同时期的绘画水平。
近年发掘的辽代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些卷轴画和大量壁画,大大地丰富了传世辽代绘画的内容。1974 年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了两轴绢本辽画,
① 《宣和画谱》卷 8。
⑤ 《宣和画谱》卷 8。
②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走兽门第三·神品》。
③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走兽门第三·神品》。
④ [元]汤垕《画鉴》。
⑥ 《契丹国志》卷 8。
⑦ [清]王毓贤《绘事备考》。
① 《全辽文》卷 8,《秦晋国妃墓志铭》。
② 《辽史拾遗》卷 21。
③ [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四部丛刊续编·子部》。
一为山水画《山弈候约图》(《山水楼阁图》),一为花鸟画《竹雀双兔图》。前者熔唐、五代和宋初的表现手法于一炉,比较成熟,后者构图上取对称形式,装饰气味尚未洗净,当出自契丹画师之手。
今天所能见到的辽代绘画作品,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当属辽墓中保存的大量壁画,有的艺术水平相当高。
早期被毁的辽圣宗陵墓永庆陵,墓内和墓道两侧均绘有丰富的彩画,有建筑装饰、人物像、四季山水和牡丹、卷草、飞凤、双龙、彩蝶、祥云等饰纹。其中有人物 71 个,大小略与真人相等,包括蕃汉官僚、侍卫和奴仆。中室四壁所绘《四季山水图》,分春、夏、秋、冬四幅,描绘了北方草原的四季风光,以象征皇帝四时捺钵之义。景色与庆陵所在的山林景色相近,当是写实之作。艺术形制虽显生拙幼稚,内容却生动活泼,富有草原生活气息。
近年来,辽代壁画墓已发现了数十处,壁画内容有草原风光、蕃汉人物、飞禽走兽、祥云花草、穹庐车帐等,真实记录辽朝社会情况,为研究契丹人的冠服、发式、车帐穹庐形制、生产生活状况、蕃汉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和辽代社会习俗提供了真实的形象资料。库伦辽墓壁画《出行图》、《归来图》即描绘了契丹贵族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也记录了契丹人“随阳迁徙” 的具体情况。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辽墓石棺画《契丹放牧图》、《游牧生活住地小景》、《备马图》,敖汉旗康营子辽墓的《仪卫图》、《奉侍图》,翁牛特旗山嘴子辽墓的《引马图》、《奏乐图》,奈曼旗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的《侍从牵马图》,解放营子辽墓的《侍女图》、《宴饮图》、《毡车出行图》,河北宣化韩师训墓壁画《出行图》、《备装图》、《散乐图》、《饮酒听曲图》以及张世卿墓的《散乐图》、《备经图》等,有的描绘契丹人牧业生产生活情景,有的描绘墓主人的奢华。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既是研究辽代绘画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辽代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的重要资料。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
真寂寺石窟(后召庙石窟,在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 20 公里)、开化寺石窟(前召庙石窟,在后召庙东大山南坡)、灵峰院千佛洞石窟(在赤峰市西南约 30 公里)和大同云冈石窟都有辽代雕刻的佛像。其中真寂寺中窟的圆雕佛涅槃像和悲恸涕泣的佛弟子,造形浑厚,比例适当,堪称佳作。北窟后室的浮雕像为全寺造形之最优美者,富有地方特色,也是不可多得的辽代雕刻作品。
据《辽史》记载,南京延芳淀、东京道乾州、上京五鸾殿都曾安放辽景宗石像,惜今已不存。20 世纪初至今相继发现的辽代石雕像,有上京城内观音菩萨立像,中京辽太祖立像、辽景宗坐像,兴中府天庆寺玉石观音像和西京遗存的一些石雕造像。玉石观音像用汉白玉雕成,体形高大,镌刻精致, 上承北齐以来佛家造像风格,又有辽代特有的艺术特征。大同市西郊佛字湾观音堂保存着一组辽朝石刻群像,其中的观音菩萨立像神态端庄,镌刻工丽, 是辽代圆雕高大完美的石造像之一。其两侧的胁侍和稍前的八大明王像,神情生动,姿态各异,其中一作契丹装束,更是少见。大同市拒墙堡西南辽南堂寺遗址尚存有释迦佛坐像和文殊、普贤、弟子、侍女、狮、象等石雕残像。
此外,辽代的墓葬石刻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石棺、墓志、墓壁石刻、部分画像砖和墓前神道碑、石人、石兽等。
墓前石雕发现的有耶律琮墓神道两侧石雕一组,有文官、武吏、石羊、石虎。“文官头带幞头,身着右衽肥袖长袍,腰系大带,拱手恭立;武吏头戴兜鍪,身着紧袖铠甲,足登长靴,双手按剑,神情严肃。石羊盘角昂首, 曲膝而卧,石虎则作蹲坐式,前腿竖立,翘首远视。全组石雕风格古朴。”① 墓中出土石雕像还有出自辽宁法库萧袍鲁墓的男性头像和朝阳孙家湾辽墓的男女侍俑、石伏听等。男性头像头带冠巾,方颐高鼻,颧骨隆起,细眉大眼, 口微张,神态自然,似带微笑,富有写实色彩,形象栩栩如生,当为墓主人萧袍鲁的头像。墓室内石雕多以主人车马出行、狩猎、宴饮、歌舞、民间故事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为题材,用浮雕、半圆雕、剔地平钑、阴阳线刻等技法进行创作。
辽宁地区发现的几口石棺多刻四神图案,如朝阳耶律延宁墓、前窗户村辽墓、商家沟赵为干墓,北票水泉辽墓,叶茂台辽墓等。前窗户村辽墓石棺别致,雕工精细。①叶茂台辽墓石棺是目前发现雕刻最好的石棺,无论从造型、图案布局,还是从执刀刻法、雕造风格上看,都可说是最严整的作品。
草原地区的辽墓石棺,在雕刻内容和技巧上与辽宁地区有所不同,如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发现的石棺,主要刻划牲畜和车帐,每板构图一或二幅,每幅所刻牛、羊、马、骆驼的数目不等,或一只,或一双。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游牧生活的实质。这种不均衡、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反映了当时当地民间雕刻艺匠无拘无束的创作态度;也说明其创作时间较早,受区外影响尚少。墓壁雕刻多以故事画和饮宴图为主,有的则雕刻家畜和野兽。这类画像
石墓在辽东京道所属的辽阳、鞍山、锦西等地发现较多。
辽代宫廷雕刻艺术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 15 方辽朝帝后哀册为代表。其中辽圣宗哀册最为精美,“册盖四斜面中间刻四神,围绕以云纹、卷草纹、宝相纹、牡丹花纹。纹络繁华富丽而有规范,雕刻精细,于柔韧中富有刚劲之气”②。而圣宗两皇后、兴宗皇后和道宗及其皇后的哀册篆盖上又皆刻有双龙纹,且构图多样,形象生动,雕刻精细,均属上乘之作。
此外,辽朝还有大量的石经幢和石浮图。石经幢除刻佛经经文、真言咒语或佛、菩萨造像外,也刻佛传故事。这类以修功德、消灾祸、报恩祈福、立传扬名为目的的经幢数量很多,其造型风格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原立于河北涿州的多宝千佛陀罗尼石幢是一座稀有的辽刻艺术精品,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保存至今的辽代石浮图有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塔,塔身刻《大辽涿州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叙述辽刻石经始末甚详,极为珍贵。其须弥座八面石刻尤为精美,雕刻精湛,图像逼真生动,各具特征,明显地体现了受外来雕刻艺术的影响。
辽代的石雕艺术在继承契丹人固有文化和中原雕刻艺术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佛教文化,“把三者融会、消化,故能冲破宗教艺术的牢笼,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艺术成品,充溢着写实的生活气息”①。
石雕之外,辽朝尚有砖雕和泥塑作品传世。辽宁朝阳北塔有砖雕力士、侍者、狮、虎、莲花等图案和密宗五方如来坐佛各一尊,有五象、双马、五
① 参见朱子方、包恩梨《辽朝的石雕艺术》,《辽海文物学刊》1992 年第 2 期。
① 参见靳枫毅《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文物》1980 年第 12 期。
② 《辽朝的石雕艺术》。
① 《辽朝的石雕艺术》。
孔雀、五金翅鸟(迦楼罗)生灵座,佛两侧有胁侍菩萨、飞天、宝盖、八大灵塔及塔名,雕刻生动,技艺精湛,是辽塔砖雕艺术的杰作。②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中耸立的辽代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最大的泥塑像之一。它通高 16 米,立于须弥座上,面带微笑,头顶上还有 10 个小头像,也称“十一面观音像”。像旁另有两座小型的侍立菩萨。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佛坛上完整地保存着 31 尊辽代泥塑菩萨像,有的盘膝趺坐,有的站立,或合掌,或扬手,体态各异。其中合掌胁侍菩萨,体态丰盈,衣饰飘带流畅、自然,为辽塑中的精品。③
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所建大雄宝殿内现存有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等七尊佛像,高大庄严,神态慈祥。每尊佛像两侧各塑胁侍菩萨一尊,或仰面,或俯首,或斜视,或平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