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曲之战
李元昊建立政权的最大障碍来自宋朝,辽对他的自立并未多加干涉,对宋的战争也得到了辽方的默许,甚至怂恿。为了得到辽朝的支持,在政权建立之初,元昊对辽态度还算恭顺,按例朝贡马、驼,战胜献俘,同时也按辽的意志与宋讲和。但随着辽朝态度的转变,李元昊的不满情绪也在与日俱增。
李元昊与宋议和,尽管有其自身的原因,但辽态度的反复也令他十分不快,因而时出怨言。重熙十二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 年)七月,夏遣使向辽上表,再请伐宋,辽仍不从,元昊当然失望。于是,他开始争取辽属党项部落。
十三年,辽属夹山党项岱儿族(呆儿族)人叛辽附夏,被元昊收容。既而辽山西部族节度使屈烈又以五部叛入西夏,辽西南面招讨都监罗汉奴发所部兵往讨,元昊又出兵接应屈列,辽军失利。辽朝责令放还叛部,元昊非但不遣,反而自称西朝,称辽为北边,摆出分庭抗礼的姿态。辽兴宗遂下诏征诸道兵以讨元昊,并拘留和责罚夏使。七月,遣使以伐夏告宋,书称“元昊负中国当诛,故遣林牙耶律祥问罪,而元昊顽犷不悛,载念前约,深以为愧。今议将兵临战,或元昊乞称臣,幸勿亟许”①,作出为宋兴兵以伐不臣的姿态,实则担心宋趁辽夏交兵与元昊修好。九月,大军会于九十九泉,以皇太弟重元和北院枢密使萧惠为先锋,举兵西征。
西夏不愿与辽战,辽军既出,元昊立即上表谢罪,同时遣使贡方物,表示愿归还所收容的党项部落。元昊亲率所纳党项,送往辽军。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责备他纳叛背盟,元昊伏罪,遂赐酒遣还,许以自新。但辽君臣认为“大军既集,宜加讨伐”,于是诸军继进。辽军三路渡河,兴宗入夏境四百里不见夏军迎战,遂军于河曲得胜寺。北路萧惠与元昊战于贺兰山北,接连获胜,
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37。
辽军兵数益多,元昊请降,不许。夏军连续三次退却,每退,必纵火烧草, 使辽军马无所食。待辽师老兵疲,夏军组织反攻,时“大风忽起,飞沙迷目, 军乱,夏人乘之,蹂践而死者不可胜计”①。北路军既败,元昊又回师至河曲击南路,驸马都尉萧胡笃被俘,“兴宗从数骑走,元昊纵其去”②。夏乘胜请和,归还所俘,称臣纳贡如故。
但是,辽兴宗深以河曲之败为憾,必寻找时机以图报复。不久,双方再次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