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金前期与西夏的关系
西夏自崇宗李乾顺时起,国势已弱,虽欲乘金、宋对抗之机扩展境土, 终未能如愿。它既不甘处于金朝势力包围之中,也无力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而各种反金势力又都将它作为争取的目标,因此,金对西夏的防范始终没有放松。金在中原两次援立藩辅,一次将河南、陕西地归还宋朝,西夏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对金当然不满。西夏一直是被动地对金履行藩辅义务的, 双方的矛盾、摩擦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太宗至熙宗初年,陕西、河东诸将一直怀疑夏与天祚、大石交通。天辅六年(夏元德四年,1122 年),追袭辽帝时,虽已与夏议和,但宗翰、斡鲁都怀疑西夏有异谋。①天会六年(夏正德二年,1128 年)伐宋时,在如何对待陕西问题上,河北、河东诸将的意见分歧也起因于西夏,河北诸将欲罢陕西兵,并力南伐;河东诸将则力言其不可,②太宗遂以娄室经略陕西。娄室连下长安、凤翔,并无归地西夏之举。西夏则欲借机与宋争关、陕,檄宋延安府,但终因慑于金的威势,未敢出兵。
金朝的三次食言自然引起西夏的不满,南宋却极力争取西夏,以牵制金军。夏则对金、宋两许之,既不出兵助金,又遣军蹑宋军之后。不久,宋又欲西结西夏,东连高丽,配合宗泽北伐,皆不得其要领。
西夏国势的衰弱和与宋的隔绝,使其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于金。金的主要对手是南宋,对西夏的方针也一直着眼于隔断它与辽、宋的联系和使它在金、宋对峙中坚定地站在金朝一边。天眷二年(夏大德五年,1139 年),夏崇宗李乾顺死,子仁孝即位,为夏仁宗。以仁孝即位为转机,金朝对夏的策略也由以武力防范为主向以政治争取的方向转化。为了巩固统治,仁孝也主动向金靠拢。金、夏关系有所改善。这一年,金朝遣使册命,加仁孝开府议同三司、上柱国。
但是,西夏群臣在对金的态度上意见不一。大庆元年(金天眷三年,1140
① 《金史·移刺成附结什角传》:“天会中,诏以旧积石地与夏人,夏人谓之祈安城。有庄浪四族,一曰吹折门,二曰密藏门,三曰陇逋门,四曰庞拜门,虽属夏国,叛服不常。”
① 《金史·斡鲁传》载,斡鲁向太祖报告:“夏人不尽归户口资帑,又以宋人侵赐地求援兵。”大祖诏称: “夏人屡求援兵者,或不欲归我户口,沮吾追袭辽主事也。”并命边将“尽索在夏户口”。
② 《金史·宗翰传》载,河东诸将反对罢陕西兵,理由是“陕西与西夏为邻,事重体大,兵不可罢”。宗翰也称:“初与夏约夹攻宋人,而夏人弗应。而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陕西而会师河北,彼必谓我有急难。河北不足虞,宜先事陕西,略定五路,既弱西夏,然后取宋。”大宗的意见是当穷追赵构, 另立藩辅,“陕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
年),夏州统军、契丹人萧合达因不愿臣服于金而以夏州叛仁孝,联合契丹余部,以复兴辽朝为号召,占据西平府、盐州。反叛虽被镇压,但西夏的实力也再次被削弱。仁孝更不得不借助于大国的威势以维护其地位。皇统元年
(夏大庆二年,1141 年),仁孝请置榷场,与金互市,得到允准。此后,金相继在绥德州、保安、兰州、东胜、环州等地置榷场,与西夏贸易。金自榷场买进马匹、珠玉等,夏则向金购进丝帛等物和生活必需品。
至海陵南伐,夏又乘机攻占了沿边荡羌、通峡、九羊、会川等寨(在今宁夏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