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胡部落联盟
东胡和山戎与中原各国的联系,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司马迁说,春秋时“燕北有东胡、山戎”①。匈奴称“胡”,“东胡”因居于匈奴之东而得名。战国时,东胡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其势力自燕国北部达其东北,为燕国北方的劲敌。燕昭王时,曾击败燕国,迫使它以大将秦开为人质。秦开归燕后, 率军出击东胡,使之北退千余里。于是燕在北境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筑长城东起襄平(今辽宁辽阳市)西至造阳(今河北沽源县与内蒙古正蓝旗间闪电河上游一带)以御东胡。从此东胡退居老哈河下游和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老哈河上游、大凌河、滦河流域则为燕所据。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北御匈奴,增筑长城,秦长城东段多沿用燕国所筑部分,个别地段又向北推移。
自战国至汉初,东胡一直很强大。匈奴冒顿单于(前 209—前 174 年在位)杀父自立之初,东胡王自恃强盛,曾向冒顿索取名马、阏氏和土地。冒顿单于以名马、阏氏相赠以骄其志、弛其备,然后率军乘虚进击,大获全胜, 东胡部落联盟瓦解。
东胡遭此惨败,余众退保乌桓山(辽代称黑山,今罕山)与鲜卑山(大兴安岭中段、北段),①后世便以乌桓、鲜卑之名见于史乘。
① 《史记·匈奴列传》。
① 关于乌桓山、鲜卑山之方位,参见[清]张穆《蒙古游牧记》、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年版)、贾敬颜《东北古地理古民族丛考》(《文史》1982 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