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辽夏宗藩关系稳定发展

① 《辽史·萧惠传》。

② 《宋史·夏国上》。

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51。

经受辽朝两次军事打击后的西夏,实力已大不如前。自辽兴宗与夏毅宗重定和议后,“夏国事之极为恭顺”,辽夏宗藩关系稳定发展,夏对辽的依赖增强。为了加强同辽朝的关系,西夏除定期朝贡和遣使庆吊外,还迎合辽朝君臣笃信佛教的需要,多次遣使献回鹘僧、金佛和佛经。辽朝也得以再次利用西夏牵制宋朝。同时向西南发展势力,与吐蕃董毡部落和亲,借以牵制夏、宋。

西夏有辽朝为后盾,得到辽的默许、怂恿甚至支持,得以有恃无恐地骚扰宋朝边境,宋夏间的和平局面维持不到 20 年。1067 年(辽咸雍三年,宋治平四年,夏拱化五年),宋神宗即位,七月,知青涧城种谔突袭西夏,收回绥州,宋、夏战事再起。宋神宗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① 的建议,一方面与夏议和,一方面致力于河、陇,同西夏、辽争夺吐蕃部落。宋以王韶兼管勾秦凤路缘边安抚司,负责招纳蕃部、市易、营田等事。王韶先后取熙、河、洮(今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迭部)、宕(今甘肃宕昌)等州,降抚吐蕃俞龙珂(包顺)、瞎药(包约)、瞎吴叱

(赵绍忠)、巴毡角(赵醇忠)等部,加强了宋在甘肃一带的实力,对西夏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辽朝挑起的地界之争无疑牵制了宋朝的战略部署,宋朝也终因辽朝之故,不敢轻易加兵于夏。

1081 年(辽大康七年,宋元丰四年,夏大安七年),夏惠宗秉常为其母所囚,宋大举伐夏,期在荡平。夏求救于辽,辽朝国内政局不稳,未能派兵助战,只在宋军兵败撤军后,令涿州致书于宋问兴兵之由。

此后,夏屡受宋朝攻击,银、夏、宥诸州曾一度为宋军攻陷。夏多次向辽求援。此时辽境内也爆发了阻卜诸部的反抗斗争,自顾不暇,只好连续遣使至宋为夏人请和,同时要求西夏配合讨伐拔思母等反叛部落。

此时,辽、夏国力都已大不如前,宋朝实行变法后实力却有所增强,宋徽宗在王韶经营熙河的基础上,继续招抚西蕃部落,加强了对西夏的军事压力,夏崇宗李乾顺多次遣使向辽求援,为了表示恭顺,密切与辽的关系,还不断恳请尚主,自大安八年至乾统五年(夏天祐民安三年至贞观五年,1092

—1105 年),夏求援使者不绝于途。天祚即位后,辽朝既不能向夏提供军事援助,只好利用祖宗的影响,遣使为夏请和,并于乾统五年将族女南仙封为义成公主,嫁与乾顺,以巩固辽夏关系。宋朝一贯认为,要解除辽的威胁, 必须先制服西夏。当辽、夏均已衰弱之际,宋朝的态度却强硬起来。乾统六年,辽遣参知政事牛温舒为夏请和,宋朝虽许和,却绝不归还所攻占的西夏土地,辽朝也无能为力。

由于辽朝的支持和调停,李乾顺得以维持其统治。尽管辽朝的统治也已朝不保夕,辽夏关系却依然密切。天祚在金朝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走投无路时, 李乾顺还曾派兵援助,并遣使请天祚到西夏避难。天祚被金军逼往夹山,也正是在逃往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获的。

① 《宋史·王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