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宋停岁币与宣宗南伐

大安三年(1211 年),蒙古南下攻金,宋贺生辰使至涿州不得进而还。此后宋以金有边患,在沿边州县遂时有袭扰。

金宣宗南迁后,宋对金的态度不再恭顺,且停止了输纳岁币,并加强了边备,但仍按约遣使入贺,冀以探知金朝的虚实,不敢冒然与金开衅。贞祐二年(宋嘉定七年,1214 年),夏以书约宋夹攻金,宋不应。与此同时,金朝却有南进取宋州县以补北方失地的考虑,陈言人王世安献攻取盱眙、楚州之策,枢密院奏以世安为招讨使,遣人往淮南,招诱入宋境的红袄军首领和南宋官。贞祐四年,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请伐宋,以广疆土。四月,遣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签书枢密院事完颜赛不统军南伐,金、宋再次断绝了和平交往。

兴定元年(宋嘉定十年,1217 年)四月,金军先后破宋兵于信阳、陇山、光州、樊城等州县。宋也传檄招谕中原军民,募兵讨金,并利用反金的农民武装袭击金属的泗州、灵璧、海州、东海、确山、息州等州县。

八月,宣宗一方面将宋人渝盟的情况通报军士,一方面命大臣讨论对宋方针,集贤院谘议官朱盖上书陈御敌三策。十月,右司谏许古、集贤院谘议官吕鉴等极言宜和。吕鉴特别指出,兴兵以来,自唐、邓至寿、泗屯兵数十万,居民殆尽,军士也有逃亡者。而和平交往时,仅息州椎场,“每场所获布帛数千匹、银数百两,大计布帛数万匹、银数千两,兵兴以来俱失之矣”①。并主张趁天寒对骑兵有利之机,屯兵境上,以促和谈。而高琪以许古起草的牒文不足取,阻挠议和。

宣宗采纳了高琪的意见,遣官括市民马。十一月,诏唐、邓、蔡州元帅府举兵伐宋,又遣平章政事胥鼎自关陇出师,且不许再申异议。胥鼎一面分兵自秦、巩、凤翔三路并进,一面仍指出南征不合时宜,但以高琪为首的尚书省不予采纳。同时,宋也以伐金诏告天下。

南伐以来,西线曾取和州(西和州,今甘肃西和)、成州、洋州;得散关,不能保,焚关退师。东线虽先后取光州、信阳、枣阳、随州、光山、安丰军,也曾一度自桐柏入宋境,但损兵折将,得而复失,并不能将疆界向南推进一步。而北方除蒙古军进逼外,又有蒲鲜万奴的自立,西部则不时受到西夏的袭扰。内部红袄军的反抗此伏彼起,有的则投靠宋朝,与宋军配合进

① 《金史·术虎高琪传》。

攻金朝州县。

贞祐、兴定年间的南伐徒使金朝丧失了岁币、榷场的收入,增加了战争负担,加剧了本已十分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于是金朝开始准备结束对宋的战争。兴定二年(宋嘉定十一年,1218 年),西线连取成、阶、和三州与大散关。十二月,金宣宗欲乘胜讲和,遣开封府治中吕子羽为详问使议和,宋不纳,金、宋和议正式断绝。宣宗再任枢密副使驸马都尉仆散安贞为左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事,三年,以安贞领兵继续伐宋。西线兴元府、洋州得而复失。东线安贞与宋人战于安丰军和滁、濠、光三州, 进击至黄州、和州、全椒、天长、六和,游骑抵达长江北岸。宋建康大震, 降宋的红袄军首领李全和季先分别自楚州、涟水军援宋,金军退还。

此时,宋朝以官爵招诱红袄军首领,利用他们袭扰南京东、南和山东州县,牵制了金朝的兵力。同时,响应西夏夹攻倡议,使金朝的军事形势更加被动。金宣宗希望集中兵力重创宋军后讲和,以解除南部的威胁,无奈得不到宋朝的响应。以取偿于宋的目的开始的这场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欲罢不能。金朝不得不在南、北、西三面同时开战。为了生存,金宣宗不得不把这场由自己发起的旷日持久的“南征”继续进行下去,并被迫把精兵置于河南, 河北、陕西对蒙古的防御又被削弱了。

七月,宋将孟宗政、扈再兴等大败金将完颜讹可于枣阳,杀金军 3 万, 获资粮器甲不可胜计,取得了金宋战争以来的重大胜利。四年(宋嘉定十三年,夏光定十五年,1220 年),宋夏夹攻之议成,夏人出兵攻巩州(今甘肃陇西),宋兵出宕昌(今甘肃宕昌)应之,合攻巩州,不克而还。同时,宋四川宣抚司命诸将分别自天水、长道、散关、子午谷、上津出师,在西线向金军全面出击。五年,金又集诸道兵至蔡州,再诏伐宋。设行元帅府于蔡州、息州和唐州、邓州,行枢密院于宿州。唐、邓方面金军失利,而以捷奏闻; 安贞自息州进兵至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抵长江而还。

元光元年(宋嘉定十五年,1222 年),再以元帅左监军完颜讹可行元帅府事,节制三路兵马伐宋,初获小胜。退军时为宋兵邀击大败,副元帅时全因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