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学艺术
契丹人在语言运用上有其独特的技巧,他们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评论事物和品评人物。如用“空车走峻坂”形容人说话随便,不加收检;用“着靴行旷野射鸨”评论人说话言不及意;用连毡裘上附着的苍耳子都要收取来比喻人之贪婪。辽朝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著帐郎君子弟。
辽圣宗十岁能诗,一生作诗五百余首,常出题目诏宰相以下赋诗,并一一审阅。兴宗也善为诗文,他不但与诗友唱和,还亲自出题,以诗赋试进士于廷。重熙十九年(1050 年),宋使赵概至辽,兴宗于席上请概赋《信誓如山河诗》。诗成,他亲自以玉杯斟酒劝概饮,并命近臣刘六符将诗写于折扇上,自置袖中珍藏。
在辽朝诸帝中,道宗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有《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添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②有诗文集《清宁集》。
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耶律资宗、耶律昭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国留有《兔赋》、《寤寐歌》;资宗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编为《西亭集》;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讨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道宗皇后萧观音《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 天祚文妃的讽谏歌,太师适鲁之妹耶律常哥的述时政文等,不但反映了她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表达了她们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诗文中每引前代帝王行事为典,更体现了她们的经学、史学造诣。此外,平王耶律隆先有《阆苑集》,枢密使萧孝穆有《宝老集》,北女直详稳萧柳有《岁寒集》,萧韩家奴有《六义集》,敦睦宫使耶律良有《庆会集》等诗文集。耶律庶箴有《戒喻诗》,耶律韩留有《述怀诗》等,惜皆不传,现已无从知道他们是用哪种语言文字创作的。辽朝境内的汉人如杨佶、李瀚等也分别有诗文集《登瀛集》、《丁年集》。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王鼎的《焚椒录》外, 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系用契丹语创作,有金人耶律履的译文,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失传。今有履子耶律楚材的汉译本传世。
辽人颇喜宋人的诗文,对三苏的作品多能道其详。①有的诗文集,在宋朝
① 诗称:“夜筵没罗(侈盛也)臣拜洗(受赐也),两朝厥荷(通好也)情斡勒(厚重也),微臣雅鲁(拜舞也)祝若统(福佑也),圣寿铁摆(嵩高也)俱可忒(无极也)。”参见[宋]江少虞《事实类苑》卷 39。[宋]刘攽《山中诗话》,《契丹国志》所记与此不尽相同,“没逻”或作“设罢”、“设摆”;“斡勒”或作“干勤”、“感勤”;“雅鲁”作“稚鲁”。
②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 4。
① [宋]苏辙《北使还论北边事札子》记载:“本朝民间开版印行文字,臣等窃料北界无所不有。臣等初至燕
境内尚未广泛流传,却已为辽人所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契丹使人至宋, “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真宗始知其名。将召之,死已数年。搜其诗,果得草堂集十卷,诏赐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