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和作用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

在近代中国,外国对华投资具有资本输出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吸血性,

完全符合列宁所说的要“从一头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这个资本输出的一般规律。但这还不够,在近代中国,由于外国在华侵略特权的存在,外国在华投资更具有赤裸裸的掠夺的性质。具体表现在:外国在华投资大多是“白手起家”,而利润却十分的丰厚。

从外国在华投资的资金来源方面来看,许多外资企业的所有者是“白手起家”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创办企业时,根本就身无分文,而是在华投机冒险起家的。这里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在中国以鸦片贩卖、土地占有、战争勒索、投机欺诈等手段攫取非法利益,从而取得在华企业投资的资本。抗日战争以前,帝国主义诸国在华企业和不动产投资的总额,约值 37 亿美元。但其资本,大部分并非自国外输进,而是从中国掠夺得来的。其中价值 4.4 亿多美元的地产,则是由特权强占和地价上涨而来的。有人估计, 除日本外,英、美等国输华的企业资本额,最高不会达到其投资额的 1/3。就鸦片贩卖而言,鸦片是西方列强踏上中国土地后所做的第一件伤天害理的祸事,当时来华的许多大洋行如怡和洋行、宝顺洋行、旗昌洋行都是靠鸦片起家的。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走私贩卖鸦片的洋行约有 200 家, 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逊洋行在中国操纵了 70%的鸦片贸易市场,大发其财,逐渐形成为从事房地产的托拉斯集团。据有人估计,从 1800—1894

年的 95 年中,西方强盗共向中国输入了 372 万箱鸦片,价值在 22 亿银元以上①。再以工业为例,大规模的企业如开滦煤矿原为中国的企业,是英国人趁庚子事变仅以 5 万英镑骗得的,实际上等于由英国无代价地“收买”了。

自 1911 年开平煤矿公司与中国的滦州煤矿公司合营时起,至 1937 年七七事变前夕为止,英国股东已坐享 371 万英镑红利、96 万英镑股息,同时其资本净值增加了 50%。可见英商以其 5 万英镑的投资,在 26 年时间里,不仅赚

取了 371 万英镑的利润,而且在中国保有 300 万英镑的财产。从这些事例中, 我们不难看出,近代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外国在华企业,就是这样凭借侵略特权毫无代价地取得的。不仅如此,各大企业庞大的资产和历年的增资,也大都来自在华攫取的利润,很少有资本输入。

一是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的高额垄断利润,也是外国在华企业资本的重要来源。从外国在华投资的利润上看,它们一般均能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据估计,自二十世纪初的 1902 年至 1937 年七七事变前夕止,帝国主义

① 许毅、隆武华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70 页。

国家所输入中国的企业投资不过 10 亿美元,而从中国汇回去的企业利润却

高达 20 亿美元。关于外国资本在华经营近代工业的利润情况,我们可以从下表中看出一二(详见后表)。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利润率,只是账面的纯利对已缴本额的百分比,并没有包括各种形式的变相利润和隐蔽利润。所以,实际利润肯定要超过此数。许多外资厂矿企业,在三、五年内就从企业利润中收回了原来投资的数额。如开平煤矿在 1901 年、1904—1913 年间的平均利润率达 17.49%,则五六年就可收回原投资额。再如耶松船厂在 1895—1913 年这 19 年间,平均利润率达 16.12%,这意味着已经收回几倍原始资本了。另外,外国在华工矿企业的利润,除了提存准备金和折旧费外,都分股息红利,并且相当高。这些剥削来的高额股息,稳稳当当地流入外国资本家手中。关于这一点,英商耶松船厂(1900 年)对此供认不讳:“在过去八年间,我们付给股东的股息共计 887500 两,或者说,比公司原始资本(800000 两)还要多 77500 两; 这就是说,各位先生,你们已经收回你们的资本和超过资本 10%以上的收入了。”①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外国在华企业的投资的利润率,远远超过他们本国的利润率。据日本人的估计,在二十世纪初期,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利润率趋势如下:1900 年,日本 9.31,英国 3.66,法国 3.13,德国4.59;1905 年,日本 7.69,英国 2.58,德国 2.48;1906 年,日本 7.12, 英国 4.00,法国 2.69,德国 4.04①。

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近代工业利润表②

① 《北华捷报》1900 年 9 月 19 日,第 605 页。

①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2 辑,上册,第 356 页。

② 引自马宇平、黄裕冲:《中国昨天与今天 1840—1987 国情手册》,解放军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99—100

页。

企 业 名 称

年 份

资 本

“纯利”

“纯利”比资本

香港黄埔船坞公司

1886

1562500 元

375049 元

24.0 %

香港黄埔船坞公司

1893

1562500 元

322386 元

20.6 %

祥生船厂

1891 — 1892

800000 两

139903 两

17.5 %

祥生船厂

1893 — 1894

800000 两

138964 两

17.4 %

耶松船厂

1892 — 1893

750000 两

101128 两

13.5 %

耶松船厂

1893 — 1894

750000 两

157259 两

21.0 %

美食兄弟有限公司

1889 — 1890

275000 两

32471 两

11.8 %

美食兄弟有限公司

1892 — 1893

275000 两

15796 两

5.7 %

老德记药房

1892

120000 两

21422 两

17.9 %

新上海制冰厂

1893

36000 两

5138 两

14.3 %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

1874

150000 两

23121 两

15.4 %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

1889

200000 两

43476 两

21.7 %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

1894

200000 两

49456 两

24.7 %

上海自来水公司

1884

119639 镑

4885 镑

4.1 %

上海自来水公司

1890

610017 两

55630 两

9.1 %

上海自来水公司

1894

665711 两

71355 两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