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投资的膨胀与消失(1931—1945)

①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 3 卷,第 56、57、39 页。

① 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重庆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97 页。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把中国东三省变成了它的殖民地,从此日本对华的半殖民地投资方式转变为殖民地的独占的投资方式。

在东北,日本的殖民地投资增长很快。除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外,日本又相继成立了南满矿业开发会社、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对东北的工矿运输业进行全面控制和垄断。据估计,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在东北的直接企业投资为 55020 万美元;至 1936 年,日本在东北的投资达 145523 万美元,

其中企业资本为 132423 万美元。短短五年,企业直接投资增长了 2.4 倍。

在华北,日本于 1935 年 12 月成立了一个“兴中公司”,资本 1000 万日元,这个垄断资本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华北迅速开展扩张活动。肆意吞并华北中国民族棉纺织业,到 1936 年就控制了天津“北洋六厂”——裕大、

裕元、宝成、华新、北洋、恒源等纱厂中的 4 厂,占有天津纱锭总数的 77

%,布机总数的 67.1%。唐山、青岛、济南等地的中国纺织业也大都落入日人之手。在电力工业方面,日本掌握了冀、察两省的电网。在采矿工业方面, 日本控制了山东大部分煤矿和铁矿,以满足其军事上和工业上的需要。同时,日本还大量增加投资中德合办的井陉煤矿,以排挤中国和德国的资本。

日本的武力侵华及其经济扩张,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在华利益。为了与日本争夺中国的市场、资源和经济优势,英、美试图通过它们所掌握的国际联盟进行对华“技术合作”。1933 年,国际联盟派拉西曼来华,提出了“拉西曼报告”,准备通过国际联盟与中国政府的全国经济委员会的合作来给英美资本在中国找到投资出路,以牵制日本。日本对英、美与中国的“技术合作”, 凭借在华实力,坚持反对。拉西曼计划未能实现。

在间接投资的借款上,由于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得手,日本的对关内的贷款基本停止。而德国在这一时期与南京国民政府政治、军事等方面关系密切起来,在铁路和航空方面也进行了较广泛的合作,其对华贷款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孔祥熙赴英美接洽借款事宜,为抵御日本寻求英美的财政支持。继美麦借款之后,美国的对华棉麦借款也于 1933 年成立。美国对华贷款有明显增加。英国则居于对华贷

款的第三位。总计自 1931—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共借款

(包括欠款)53 笔,总数达到 267823111 银元(其中有一笔未详)。其中德国 99836786 银元,美国 73275044 银元,英国 48838033 银元。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战争的影响下,各国对华投资速度一度放慢。据估计,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前,外商在华企业的投资额仅增长 8%。从日本方面来说,尽管它在东北的投资有较快增长,1931 年日本在东北的直接企业投资为 55020 万美元,1936 年则达到了 132423 万美元。但日本在关

内的投资由于借款余额减少,基本上没有增长。到 1936 年,日本对华投资总额达到 181830 万美元,比1930 年仅增长2.2%。美国对华投资总额为32820

万美元,比 1930 年增长 24%。英国对华投资总额为 102080 万美元,与 1930 年相比几乎没有增长①。

1937 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企图以武力征服全中国。伴随着日本法西斯的铁蹄,日本对华的以战养战的投资激剧增加。1941 年它在东北的投资达到 75.49 亿日元,1945 年 6 月更达到 94.36 亿日元的高度。在关内,日本

于 1938 年成立了华北开发会社和华中振兴会社两个机构,负责掠夺开发关内沦陷区的资源,尤以交通、矿业、电力、电信、盐业五项为主。1941 年底, 日本对英美宣战,没收英美在华企业。总计日本在华投资,1945 年达到 445160万美元,为日本在近代中国投资的顶峰。当然,这种投资是以赤裸裸的掠夺为前提的,因而这些投资随日本的军事失败而被中国接收也是合情合理的。

与日本这一阶段急剧的投资膨胀形成鲜明对照,英美等国则相形见绌。美国在华投资从 1936 年的 32820 万美元,只增加到 1940 年的 38290 万美元。

英国则由 1936 年的 102080 万美元降为 94030 万美元②。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在华财产被日本接管,大部分成为日资。美、英对华投资除借款余额外,就剩下新增的几次较大规模对国民政府贷款。据统计,在国统区,同盟国为支持国民党进行抗战,对国民政府进行了贷款。从1937 年 7 月 31 日捷克兵工厂军械欠款开始,经苏联三次易货贷款,到 1945 年美国进出口银行对永利化学公司的贷款止,整个抗战时期,同盟国实际给国民政府提供 27 笔贷款,债务总额达 3473160419 银元。其中仅美国的贷款

就达 2620960662 银元。这些贷款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和大后方的建设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