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

本卷是中国近代史的后编,论述 1919 至 1949 年的中国历史。

1919 至1949 年的中国历史,在经济形态和阶级关系上,同近代前编(1840

—1919)的历史是一致的,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仍然是一致的,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所不同的是,自 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中国的民主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本卷的编写小组是于 1987 年 12 月成立的,主编为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三位同志。王桧林同志,1925 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52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 日本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特别会员等。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抗日战争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主编《中国现代史》(1919—1949)、

《中国现代史》(1919—1987),《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主编之一),

《中国通史纲要续编》(参加撰写)。主要论文有:《关于建立中国现代史科学体系问题》、《五四时期民主思想的演变》、《论“二次革命论”》、

《从“九一八”到“双十二”蒋介石的对日基本政策和处理内政外交的根本原则》、《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总格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三条路线、两种斗争、一个结局》等。他为本卷撰写了甲编序说部分的第三章和乙编综述。

郭大钧同志,1935 年生于上海,195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参与编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三卷)、《中国现代史(1919—1949)》、《中国现代史(1919

—1987)》、《中国通史纲要续编》、《中国现代史研究入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书,与人合著《浴血八年树丰碑——受降与审判》;主要论文有《从“九一八”到“八一三”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等。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六章。

鲁振祥同志,1938 年生于河北省蓟县(今属天津市)。1960 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1963 至 1965 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近代史所学习。先后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现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主任,研究员。合作编撰《中国现代史》、《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内争外患的交错》、《百年国耻》,《中国现代史研究入门》等教材和著作多部。主要论文有:《五四运动研究述评》、《近代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孙中山三大政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理论

探索》、《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的提出和中国革命理论的成熟》、《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建国初期周恩来的几次理论思考》等。他为本卷撰写了甲编序说部分的第二章(与朱汉国同志合撰);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六章(与巫绍泉同志合撰)、二十四章。

参加本卷撰写工作的同志依次有:

张宪文同志,1934 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1958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历史系主任等职,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等职。主编大型中华民国史丛书 40 余种,主编和独著的主要著作有《中华民国史纲》、《中国现代史史料学》等。他为本卷撰写了甲编序说部分的第一章。

朱汉国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他为本卷撰写了甲编序说部分的第二章(与鲁振祥同志合撰); 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九章。

杨直民同志,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一章。

刘先觉同志,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一节的建筑部分。

颜元亮同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第二章第一节的水利部分。

黄晞同志,水电部科技情报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力技术》主编。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二节的电力部分。

李进尧同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二节的煤炭部分。

凌光同志,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史研究室编辑。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二节的石油部分。

招冀同志,中国金属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坤仪同志,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教授。关锦镗同志,中南工业大学教授。他们为本卷共同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三节。

杜金铭同志,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四节的铁路部分。

席龙飞同志,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四节的造船部分。

张柏春、胡维佳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们共同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四节的汽车部分。

李成智同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

的第二章第四节的航空部分。

锺允若同志,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主任高级工程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四节的通信部分。

柴文官同志,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西南兵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五节的兵器部分。

盛维勇同志,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五节的化工部分。

周启澄同志,中国纺织大学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六节的纺织部分。

王诗文同志,云南省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六节的造纸部分。

张树栋同志,印刷工业出版社副编审。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二章第六节的印刷部分。

金德群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当代方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三章。

隆武华同志,财政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现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四章。

徐锡祺同志,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五章、第八章;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五章、十九章、二十章、二十二章。

李占才同志,江苏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七章。

田百春同志,《求是》杂志社政治理论编辑部副编审。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九章。

王永祥同志,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十章。

蔡德金同志,195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法政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抗日战争、汪精卫南京伪国民政府问题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种。他为本卷撰写了丙编典志部分的第十一章;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三十五章。

冯蕙同志,195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现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编审。她与李捷同志为本卷共同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第一章。李捷同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研究员,中国毛

泽东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他与冯蕙同志为本卷合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第一章,并撰写了传记部分的第七章、第八章。

韩荣璋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毛泽东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马列系主任、教授,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思想专业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或合著有《周恩来外交战略》、《周恩来年谱》等,并撰有论文多篇。

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二章。

陈绍畴同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主要编著合著有《刘少奇在白区》、《刘少奇年谱》等著作,并撰有关论文多篇。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三章、十一章。

王纪一同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章。

朱志敏同志,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章。

唐宝林同志,1964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执行会长、《陈独秀研究动态》主编。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章。

李少兵同志,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二章、四十五章。

罗敏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三章。

李茂盛同志,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四章、二十三章。

耿向东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六章。

王宗荣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军出版社特约编辑。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七章。

郭晓合同志,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十八章。

习五一同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冈山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二十一章。

李起民同志,北京铁道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全国铁路中共党中会会长。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二十五章、二十七章、二十八章。

陈兴唐同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民国档案》杂志前任主编、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二十六章。

周天度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民国史编委、蔡元培研究会理事。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二十九章、三十一章。

欧阳礼泉同志,北京商学院讲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三十章、三十六章、三十七章。

岳梅同志,北京市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颜江红同志,中国科学院中科集团人事处干部。她们为本卷共同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三十二章。

公茂虹同志,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历史学博士。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

传记部分的第三十三章。

孙茂生同志,中国工运学院历史系教授。孙向远同志,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研究生、国家建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他们为本卷合撰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三十四章、三十九章。

周暹同志,《北京日报》编辑。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三十八章。

耿云志同志,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章。

郑大华同志,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一章。

叶丽瑹同志,中国工运学院副教授。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二章。

孙立峰同志,北京师范大学汉语中心教师。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三章。

李汉松同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四章。

左玉河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六章。

段万倜同志,1949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地质学系。1953年 10 月至 1964 年 4 月,担任李四光先生的秘书。现为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七章。王元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

会理事长。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八章。

钱振纲同志,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四十九章。

李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茅盾研究》杂志副主编。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章。徐庆平同志,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徐悲

鸿纪念馆副馆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81 年至 1985 年曾在法国进行美术史研究,获巴黎大学美术史博士学位。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一章、五十二章。

刘乃崇同志,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48 年进入解放区,曾先后在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事业管理局、中国戏剧家协会工作编审。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北京京剧史研究会理事。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三章、五十四章。

张奠宙同志,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五章。

丁蔚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

传记部分的第五十六章。

程维枢同志(1914—1997),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原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副局长。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七章。

王冰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八章。

张藜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她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五十九章。

张九辰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六十章。

罗桂环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六十一章。

蔡景峰同志,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六十二章。

林文照同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他为本卷撰写了丁编传记部分的第六十三章。

何绍庚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他负责本卷科技部分的全部组稿审阅、定稿工作。

张皓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系教师。他为本卷做了图版资料的搜集工作。

刘雪英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她为本卷做了编目及选图工作。本卷图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宫伟同志翻拍。

本卷的编撰是在几乎全无依傍的情况下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们只有努力,尽先解决比较重要的问题,能解决多少写多少。历史上还有许多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做长期的打算,不能着急,更不能草率从事。我们的任务是还要和同志们一齐继续努力研究下去。

蔡尚思同志和李新同志分别为本卷上、下册题写了书名,在此谨表感谢。

白寿彝

1998.7 月于北京

中国通史

甲编 序 说 第一章 文献资料第一节 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