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的期刊
- 中国共产党办的刊物。
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均转入地下活动。这时候中共在国统区办的刊物也多是秘密出版。
1927 年 7 月《向导》停刊后,10 月中共又在上海创办《布尔什维克》杂志。这是中共在国统区创办的最主要的中央机关刊物,它以种种方式秘密发行。它大量报道了各地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消息,刊登各地武装起义的情况,转载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许多指示,揭露国民党迫害人民的暴行。《布尔什维克》在极艰苦的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舆论作用。1932 年 7 月停刊。
1928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又在上海创办另一个机关刊物《红旗》周刊。这个周刊内容丰富,有时事、国际政治、世界革命以及工青妇运等方面的消息,也有各省的通讯。该刊后与《上海报》合并,改出《红旗日报》,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
1931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再次创办机关刊物《红旗周报》。这个周报除刊登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政策、宣言外,还大量报道了根据地的发展面貌及红军反对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消息。这在国民党的严密统治下是异常艰难的。《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份重要的党刊。
为了指导国统区的工人运动,1928 年 12 月中共在上海复刊《中国工人》杂志,仍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刊物继续发挥作用。为了指导国统区的青年运动,继《中国青年》停刊后,中国青年团 1927 年 11 月创办《无产青年》,
1928 年 10 月又改称《列宁青年》。这些刊物在国统区均秘密出版发行,对国统区工人运动、青年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抵达陕北后, 不久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为了指导根据地工作及抗日活动,新创办了一些刊物。
1937 年 4 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解放》周刊,这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的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主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和政策,发表了中共许多指示、宣言、通电和领导人的文章,在指导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 年 6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从飞速发展的抗日形势出发,决定停办《解放》周刊和小型的《新中华报》,集中力量办好大型报纸《解放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分散在华北各根据地的抗日前线,为了指导八路军的抗日游击战争,1939 年 1 月在延安创办了《八路军军政杂志》。它以刊登军事问题的文章为主。许多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的将领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它以大量事实揭露日军的侵华暴行,激发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斗志。该刊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是研究解放区战场和八路军抗战的重要史料。
中共在东南各省的游击队,在抗日战争初期受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进行抗日活动。为了指导军民的抗日斗争,1939 年 2 月,新四军军部创办了《抗敌》半月刊,叶挺、项英、陈毅等都曾为该刊撰稿。这个刊物对华中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及反对国民党的摩擦活动,发挥了指导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动员工人、青年、妇女积极投入抗日运动,加强这方面的宣传鼓动工作,在延安于 1940 年 2 月再次复刊《中
国工人》月刊。毛泽东为复刊写了《发刊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 1939
年 4 月在延安再次出版《中国青年》杂志;1939 年 6 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中国妇女》月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经过谈判,国民党同意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一报(《新华日报》)一刊(《群众》杂志)。1937 年 12 月,《群众》杂志在武汉正式发行,后迁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
后转香港出版,至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刊。这个刊物在国统区发行时间甚久,在宣传中共抗战路线,团结各阶层抗日以及反对国民党
的反共内战政策诸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5 年 10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萃》杂志在上海出版。该刊发表许多文章,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揭露国民党制造的一些惨案和美军在华暴行。在国民党的高压下,《文萃》曾转入地下秘密出版,但是仍不断遭到国民党迫害,不久即被迫停刊。
全面内战爆发后,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出版周期甚长的刊物已经满足不了战争的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集中少量办好各根据地的报纸,新出版的杂志已经不多了。
- 其他各类重要期刊。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随着国共两党斗争的日益尖锐,文化思想领域内的壁垒亦日益明显,如何改造与建设中国,亦产生不同认识。学术界对中国社会经济与社会性质问题产生意见分歧。1929 年 11 月在上海创办的《新思潮》杂志,分析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指出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的观点,受到严灵峰等人的反对。严灵峰等在《动力》杂志上著文,认为中国社会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因而两个杂志展开了著名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王礼锡主编的《读书杂志》出版了中国社会史论战专刊,其中不少文章谈到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它是研究中国社会史问题、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重要刊物。
三十年代,许多人关注于中国农村的研究,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中国农村发展的根本道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1931 年 10 月,以设在邹平县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名义,创办了《乡村建设》杂志,宣传他们的乡村建设理论,实际是行不通的改良主义道路。1934 年 10 月,在上海出版《中国农村》杂志,是一个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为主的刊物,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孙冶方等均在该刊发表文章,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军的不断入侵和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国统区各界人士也创办许多刊物投入抗日宣传。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于 1933 年被国民政府查封后,即更名为《新生》周刊,由杜重远接办,继续从事抗日宣传,揭露日本侵华行为。该刊曾因刊登《闲话皇帝》一文,受到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的干涉,南京国民政府向日本方面屈服,造成轰动一时的“新生事件”。
“新生事件”后,1935 年 11 月邹韬奋在上海再办《大众生活》杂志。该刊大量刊登抗日救亡通讯和评论,支持学生运动,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贡献。1936 年 2 月,《大众生活》被国民政府查封。
《新月》是 1928 年 3 月在上海创刊的一份文艺和政论刊物,由徐志摩、梁实秋、闻一多、罗隆基等先后编辑。该刊在文艺上主张“纯粹的文艺”, 曾受到革命文学派的批判。胡适、罗隆基在该刊上发表了不少政论文章,向国民党当局要求民主自由和争人权,因此有人权派之称。它也批评中国共产
党。这是一份有代表性的刊物。1933 年 6 月停刊。
1932 年 5 月,胡适、蒋廷黻等在北京创办《独立评论》杂志。该刊是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创刊的,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事评论杂志,一直发行到七·七事变爆发。该刊表现了一定的自由主义色彩,发表过一些要求自由民主、抵制独裁政治的文章。也发表了主张“新式独裁”的文章。该刊还发表了不少关于中西文化、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方面的文章。
1932 年 4 月,以张君劢、张东荪为首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宣告成立。5 月出版机关刊物《再生》,内容以政论为主。这个党主张民族主义,反对阶级斗争;主张修正的民主政治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1937 年抗战爆发后,先后迁至汉口、重庆出版。1946 年 9 月迁至上海出版。1949 年 4 月停刊。该刊是研究国社党和中间性政党的重要资料。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各个派别都创办一些刊物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属于汪精卫系的国民党改组派, 其代表性刊物是 1928 年 5 月由陈公博创办的《革命评论》和 1928 年 6 月由顾孟余创办的《前进》杂志。
国民党政治实力派胡汉民,与蒋介石既有权力冲突也有政见的分歧。胡被蒋软禁再放回广东后,长期与蒋对立。1933 年 1 月,胡在广州创办《三民主义月刊》,通过这个刊物发表他的政见及对时局的看法,并以抗日为号召进行反蒋宣传。
蒋介石也通过嫡系陈立夫等,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借口,来抵消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的影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1934 年 10 月,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在上海创办《文化建设》月刊,大力鼓吹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为巩固国民党政权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等人,于 1940 年 4 月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同时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这一思想政治派别,被称为“战国策派”。《战国策》是一个综合性刊物,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历史、文艺诸方面。他们所宣扬的暴力主义、英雄史观,实际上迎合了当时的国内外法西斯主义,因而受到了中共《群众》等杂志的批评。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陆续创办一些刊物,宣
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1944 年 12 月,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创办中央机关刊物《民主周刊》。罗隆基、潘光旦、费孝通等经常为该刊撰写文章。1946 年停刊后又在香港改出《光明报》,继续宣传民主同盟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1949 年 9 月终刊。
中国民主建国会于 1946 年 1 月在重庆创办《平民》周刊;中国致公党
于 1947 年在香港创办《公论》季刊;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于 1947 年 9 月
在香港出版《自由》月刊;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粤港澳总分会于 1946 年 9 月在香港创办《民潮》月刊;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出版《新台湾丛书》。
一些民主人士还办了《观察》、《时与文》这些甚具影响的刊物。九三学社由于没有自己的中央机关刊物,因此常在《观察》上发表重要文告。
张君劢为首领的中国国家社会党,早在 1932 年创办《再生》杂志,一
直到 1949 年 4 月才停刊。
- 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府公报。
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出版发行政府公报,其重要者有: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这是一份发行时间很长的政府公报,自 1925
年 7 月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出版,至 1948 年 5 月 19 日终止。它刊登各级政府的组织法,国民政府颁布的法规、训令、布告、文电、公函及各种规章制度、人事任免事项等。这些材料对于研究国民政府的机构演变、政治制度及政治统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统府公报》。1948 年 3 月至 5 月蒋介石召开“行宪国大”,蒋介石担任了“总统”。5 月 20 日,开始出版《总统府公报》。内容有特载、专载及各项法令、各院会组织法等。
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时期,不仅出版了中央政府一级的公报,各院、委、部、局及地方省、市各级政府均出版了公报。通过这些公报,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统治政策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