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中心任务的变化及各政派的实际反应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中心任务的变化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四省,并逐步向关内进攻。这一事件,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列强过去分割中国土地, 主要在边远地区。现在不同了,一个凶恶的帝国主义强盗打了进来,中国丧权之多、失地之广,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中国面临的各种矛盾中,中日两国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转化,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两个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成为中国人民的两大敌人,而前者在一定历史时期又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趋向集中化、确定化和明朗化,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大任务,一个属于国际间的,一个属于国内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反帝任务更为突出,并很快成为革命的首要任务。
第二,由过去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变成首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帝的目标集中于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这一最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中日矛盾。这就为团结全国民众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条件,对中国人民完成反帝这一中心任务提供了更有利的形势和可能性。
第三,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即抗日与民主、抗日与反蒋的关系, 成为现实问题。要抗日,就要求国民党开放政权,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 放松对人民的压制。抗日与民主是密切相联的。正是由于国民党拒绝开放政权,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出现了抗日民主浪潮,抗日与反对国民党统治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随着中日矛盾的上升,反帝任务的突出,又将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即国内阶级矛盾降至次要地位,降低和减缓了反封建斗争的程度和进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历史任务更趋于明朗化、集中化,由过去侧重于反封建(土地革命)转向反帝(民族革命),由过去反对一切帝国主义转变为首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概括地说, 中国历史主要发展趋势和中国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1)集中国内各民族和阶级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2)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过程中,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创造条件。
历史和现实客观上要求当时中国的各种政派(中共、国民党、中间政派等)面向这个大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在九一八事变后较长时期内, 中国各政派反应不一,认识各异,采取了不同的方针政策,出现了错综复杂的情况。基本上有三种情况:背向、旁向和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