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榜单
标签
注册
登录
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 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文档评分:
4.0 (
0 个有效评分
)
文档语言:
中文
章节数量:
311
阅读人次:
20172
收藏数量:
0
整理分享:
admin
阅读
收藏
扫码
阅读
收藏
扫码
文档概述
题 记 本卷是中国近代史的后编,论述 1919 至 1949 年的中国历史。 1919 至1949 年的中国历史,在经济形态和阶级关系上,同近代前编(1840 —1919)的历史是一致的,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仍然是一致的,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所不同的是,自 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了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书籍目录
书籍评论 (
0
)
中国通史
档案的典藏
已公布的重要档案
地区或专题性的档案史料
第二节 资料丛刊
《民国丛书》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近代稗海》
《北洋军阀》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
《中华民国史料丛编》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
《上海资本主义典型企业史料》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诸种
中央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诸种
中外关系史史料
工、青、妇运动史料
现代思想史书目
现代军事史料
第三节 报纸
《申报》
《新闻报》
《大公报》
《晨报》
《民国日报》
《益世报》
《京报》
《中央日报》
《扫荡报》
《字林西报》
《中华日报》
《新民报》
《大同日报》
《救亡日报》、《生活日报》、《抗战日报》
《民主报》
《热血日报》
《红旗日报》
《红色中华》
《新中华报》
《解放日报》
《新华日报》
第四节 期刊
北洋政府时期的期刊
国民政府时期的期刊
第五节 口述史料
综合性回忆录
专题性回忆录
地区性回忆录
对历史人物的回忆
自传式回忆录
访问记录式回忆录
第六节 人物研究史料
文集是人物研究的基本史料
日记和书信
自传与年谱
第七节 方志和外文史料
第二章 研究概况 第一节 学科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建立
“文革”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成就
第二节 主要研究成果
通史类
专史类
第三节 学术观点与问题讨论举要中国现代史体系问题
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一大”
中国国民党“一大”
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南京国民政府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的伤亡数目和财产损失
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
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事实和评价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
关于“官僚资本”问题
第三章 本卷编写旨趣
乙编 综 述
第一章 近代世界历史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新的政治分野的出现
第三章 改造中国的各种政治主张的纷陈和人民的历史的选择
第四章 革命斗争形式的演变和政治斗争规律的显现
第五章 国民党南京政权独裁统治的确立第一节 政治上的独裁统治
第二节 对外政策
第三节 农工政策
第四节 与各派反共势力的妥协
第五节 国民党—党专政理论的确立和政治体制的初步建立
第六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中国出路问题的反思与探索第一节 中共对中国出路问题反思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共反思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第七章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间政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第一节 第三党对中国出路的反思与探索
第二节 改组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第三节 人权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第四节 乡村建设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第八章 中原大战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中原大战前的争斗与战争
第二节 中原大战
第三节 中原大战的后果
第九章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革命中心任务的变化及各政派的实际反应
第二节 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第三节 中共对历史发展主流的旁向和对革命中心任务的偏离
第四节 中间政派面向中国历史的中心任务
第十章 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问题上的汇流
第一节 中间集团积极推动团结抗日民主进程
第二节 中共政策的转变
第三节 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第四节 各派政治力量汇流后新形势下的政治斗争
第十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总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一个战争
第二节 两个战场
第三节 三种政权
第十二章 欧洲战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先后爆发与国共两党世界战略的变化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世界战略的变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世界战略的变化
第十三章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两党代表的政治力量的消长
第一节 国民党政治地位的降低
第二节 共产党政治地位的提高
第十四 章世界战局的根本转变和各党派对建国主张的阐发
第一节 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
第二节 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第三节 国民党的建国主张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第十六章 一个短暂的特殊历史时期和政治协商会议第一节 短暂的特殊历史时期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十七章 中间路线的破产和“南北朝”的幻灭第一节 中间路线的主张及其破产
第二节 “南北朝”议论的出现及幻灭
第三节 中间派政治地位的变化
第十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第一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第十九章 三十年的基本总结:三条路线、两种斗争、一个结局
丙编 典 志
近代农业科技的策源地
棉花品种的选育改良
粮食作物品种的改良
第二节 农业分支学科研究的开展和近代农业科技体系的形成
征集作物品种资源,倡行农业科技交流
农业技术改进从多种分支领域呈现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农业农业机构的调整
西南、西北地区的开垦与农业的发展
陕甘宁等边区大力发展农业
日军占领区的农业科技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农业逐渐恢复农业教学、科研管理机构的复员
一些地区、领域引进开发农业新技术取得成绩
发展农业国际合作,培养技术人才
第二章 工业工程技术第一节 土木工程
水 利
第二节 能 源电 力
煤 炭
石 油
第三节 冶 金
钢铁冶炼
有色金属
第四节 交 通铁 路
造 船
汽 车
航 空
通 信
第五节 其他重工业兵 器
化 工
第六节 轻工业纺 织
造 纸
印 刷
第三章 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形态
国家的土地所有
地主的土地所有
农民的土地所有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
殖民主义的土地所有
少数民族的土地关系
第二节 私有土地的继承与转移私人地产的继承
民田的典当与买卖
第三节 农村的租佃关系
佃农比重大,经营规模小
租佃形式多样而落后
租佃期短,或者无定期
地租量重,剥削率高
地租率与田等产量的背离
押租预租盛行,附加租名目繁多
永佃制趋向没落
第四节 农村土地的经营问题
小农经营形式
大农经营形式
新式垦殖企业经营形式
中国农村土地关系的症结
第五节 改革土地制度的种种主张与斗争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主张
国共两党在改革土地制度中的合作与斗争
其他政治派别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章 外国对华投资
第一节 近代中国外国投资的发展概况
外资在华企业的产生和对华投资活动的开始(1840—1914)
外国对华投资的发展及其投资权的争夺(1914—1931)
日本对华投资的膨胀与消失(1931—1945)
美国对华投资的扩张和外国在华势力的消亡(1945—1949)
第二节 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地区及投向结构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结构
外国在华投资的地区结构
外国在华投资的投向结构
第三节 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和作用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
外国对华投资的作用
第五章 国家垄断资本
第一节 官僚资本的缘起及最初形态
第二节 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发展
第三节 从金融垄断发展到国家产业垄断
第四节 战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第五节 官僚资本的崩溃
第六章 民族资本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 1920 年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
工 业
运 输 业
银 行 业
商 业
第二节 1921 年至 1936 年的民族资本状况
航 运 业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的厄运
日军占领下伪满的民族资本
沦陷区的民族资本
大后方的民族资本
后方主要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概况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的困境
后方民营工业的没落
沿海城市工业的恢复
战后农业的衰退
美货大量倾销压得民企透不过气来
官僚资本的垄断独占和敲诈勒索
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祸害
民营工业的全面衰退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纲领和政策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结构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方针和基本政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及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第八章 北洋政府的机构和制度
第一节 宪 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
第二节 中央机构国 会
大总统
国务院(内阁)
司法机关
中央其他机关
第三节 地方行政机构省级机构
道、县级行政机构
巡阅使
第四节 官 制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机构和制度
第一节 立法机构和立法制度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
立法院
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
政治协商会议的五项决议与《中华民国宪法》
第二节 行政机构和行政制度国民政府初期的行政机构
训政时期的三级中央政制
抗战时期的战时体制
行政三联制的推行
战后的行政机构
第三节 军事机构和军事制度军政时期的军事机构和制度
抗战时期的军事机构和制度
战后军事机构的改组
第四节 司法机构和司法制度司法机构
司法制度
对民事、刑事案件和“反革命案件”的审判
对公务员的惩戒
第五节 考试机构和文官制度考试机构
考试及铨叙制度
官等官俸制度
对公职人员的考核制度
抚恤金制度
第六节 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监察机构
监察制度
第七节 地方机构和地方制度抗战前的地方机构设置与制度
抗战时期地方机构的变动
抗战后的新行政区划及机构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管理制度
第八节 国民大会和总统制度国民大会
总统制度
第十章 解放区的政权机构和制度第一节 红色政权的机构和制度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红色政权的中央机构
红色政权的地方机构
红色政权机构和制度建设中的不足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和制度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机构及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政权机构和制度老解放区的政权机构和制度
新解放城市的过渡性政权机构
大行政区的政权机构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机构与制度
第十一章 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第一节 沦陷区伪政权的出现
第二节 汪精卫投敌与日本关于成立“新中央政府”的方针
第三节 汪精卫国民政府的僭立
第四节 “国交”调整谈判与日本对伪府的承认
第五节 日本对伪府的强化
第六节 向英美宣战与伪府机构的调整
第七节 汪精卫毙命日本,陈公博代理伪府主席
第八节 汪伪政权的灭亡
相关课程
阿尔泰山系列 阿尔泰旱獭
阿尔泰山系列 白色喀纳斯
阿尔泰山系列 草原石城
阿尔泰山系列 慈爱的冰川
阿尔泰山系列 和谐共生
阿尔泰山系列 红桦林
阿尔泰山系列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系列 热闹的河洲
阿尔泰山系列 沙漠绿洲
阿尔泰山系列 深湖
阿尔泰山系列 守护
阿尔泰山系列 泰加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中国通史 第十二卷 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