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在华投资的地区结构

近代中国的外国投资相对集中,东北和上海是两个中心。这种情况是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密切相关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外商早期的洋行均集中在广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上海恃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迅速崛起,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扩张的中心,因而外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特别是上海。据统计,甲午战争以前,外国在华投资的半数是在上海。

1840—1949 年对华贷款前七位国家

单位:1911 年前为万两库平银、1911 年后为万银元、%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第六位

第七位

总数

1840 — 1895

英 国

德 国

美 国

法 国

俄 国

数量%

8026 82.5

931 9.6

181 1.9

77 0.8

18 0.2

9715

1895 — 1911

英 国

德 国

俄 国

法 国

日 本

比利时

美 国

数量%

33955 28.1

26558 22.0

20041 16.6

16176 13.3

7955 6.6

6008 5.0

5640 4.7

120874

1911 — 1927

日 本

英 国

法 国

比利时

德 国

奥 国

美 国

数量%

69627 44.2

20305 12.9

18824 12.0

11728 7.5

10640 6.8

9478 6.0

6082 3.9

157396

1927 — 1937

美 国

美 国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捷 克

荷 兰

数量%

11969 37.3

10003 31.2

5345 16.7

2231 7.0

949 3.0

414 1.3

366 1.1

32100

1937 — 1945

美 国

英 国

苏 联

法 国

捷 克

荷 兰

比利时

数量%

262096 75.5

39598 11.4

38985 11.2

3908 1.1

268 0.8

42 —

4 —

347316

1945 — 1949

美 国

加拿大

数量%

47918 68.1

22420 31.9

70339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俄国首先把魔爪伸向中国的东北,它伙同法国和德国强迫日本退出辽南,修筑中东铁路,使中国东北在外商对华投资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之后,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加入了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东北在外商对华投资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1904 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得到了帝俄在南满的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及以后,日本势力逐渐扩展到北满。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部分重要矿产资源,都已由日商投资经营。到九一八事变前夕,英、美两国在东北的投资总额不过 4000 万美元,而日本在

东北的直接企业投资则达 55020 万美元,东北的铁路、煤铁矿、主要的工业部门如榨油、酿酒、面粉、制铁、缫丝、木材、火柴、皮革等行业也受日本控制,日本在东北的投资远远超过英、美而居垄断地位。到九一八事变(1931 年)以前,外国在华投资中,有 42.8%集中于上海,有 33.9%集中于东北①。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 3 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军事性的经济统制迅速发展,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南满矿业开发株式会社、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垄断资本,它们实际上控制了东北的全部工矿业和运输业。到抗日战争前,在东北的日本资本占各国对华投资总额的 43.2%。而同一时期的上海,则集中了关内外国银行业投资的 79. 2 %,进出口和商业的 81.2

%,工业的 67.1%,房地产的 76.8%①。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了。当然与日本独占东北相反,上海是各个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共享的国际资本家、冒险家投资的“乐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的投资仍在增长,到 1945 年达到 303640 万美元,占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的 44.9%。上海在这一时期,曾有一度的“孤岛” 繁荣,不久完全落入日本之手,美英的在华财产也被日本接收。日本投降后, 日本的在华投资理所当然被中国政府接收。因而外国在华投资的地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北的外国投资基本上不存在,上海成了外国在华投资的唯一的中心。

其他如天津、广州、武汉等地也是外国在华投资的较重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