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导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和完成习题作业,都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兴趣和习惯。这不仅是为了学生在校学习的需要, 也是为了给学生将来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和独立地进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指导学生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之一。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因为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知觉、思维、认识、记忆、语言等。所以,从根本上说, 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的综合。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听讲和课后

做作业都很吃力。即使是课堂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有经验的教师狠抓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是首先从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抓起。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方法。就是把“读”作为这个方法的基础。[24]

  1. 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科书。

化学教科书是学生用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科书。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

  1. 指导学生在预习中阅读教科书。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预习的意义。预习的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及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讲,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懂的问题上,这样将会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便于作到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在化学绪言课中,向学生适当介绍所用化学教科书的结构,也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首先要了解、记住章节标题和课文中的小标题。标题是内容的概括,了解了标题,就知道章节中提出讨论的是哪些问题。然后把预习的课文(包括插图、表格、实验装置)从头到尾的通读,边读边思考,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并在阅读不懂的地方做下记号,作为专心听讲的重点。

教师在指导预习中,当学生阅读能力较弱时,常要提出预习提纲、预习思考题及预习练习题,引导学生预习。当学生预习习惯尚未养成时,必须注意培养,严格要求,督促检查。

  1. 指导学生在复习中阅读教科书。

要向学生讲清复习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使记忆牢固。

教师要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课后及时复习,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课文,阅读时,要逐字逐句仔细分析,反复思考,划出重点,提出中心,理出脉络,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提纲或综合表解,也就是要作好阅读笔记。这样眼看、脑想、手写,系统掌握的知识就容易记住,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一些应该记住的内容,把知识化为己有,从而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1.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类型教材的方法。

中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常有只是呆读死记定义和结论的现象。为此,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有区别地阅读不同类型教材的方法。

例如,在阅读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定律时,要从丰富的化学现象出发,反复思考产生这些概念、理论、定律的事实根据,掌握主要观点,并学会自己运用化学词汇解释化学现象,推理得出概念、原理、定律, 研究它们有哪些应用及其应用范围。阅读物质及其性质变化的内容时,要联系观察的实验现象,系统地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透过现象,了解本质, 掌握化学变化规律,以及根据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内在联系去掌握物质知识。对插图、仪器装置及图表等,要弄清原理,理解如何运用,并能绘画。对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基本概念,重要定律和公式,要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书写、运用和熟记。在加强记忆中,要充

分运用心理学揭示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的规律,对某一记忆对象除及时复习外,还要合理安排继续重复复习的次数和时间。最初安排的次数多一些,间隔时间短一些,以后逐渐减少复习的次数,拉长间隔的时间。

  1. 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从初三化学绪言课开始,自始至终要求学生预习和复习,不断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②要有计划、循序渐近地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方式上要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例如,开始时可采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阅读的方式,教师结合讲解,指出教材上的重点内容(包括重要的图表、仪器装置)和中心内容, 推敲定义的关键字句,分析教材叙述的逻辑性以及章末的内容提要等,使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或其它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养成独立阅读教科书的习惯。有的教师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具体计划各年级自学能力的培养步骤,其中对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一位教师拟定的具体计划是:初三年级,在教师指导下,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教材,体会各段教材内容的意义,并能结合教材解答一些问题;高一年级,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要能提出问题,还要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听课和复习以后,能写出知识小结和学习体会;高二年级,学完每一章或每一单元教材后,要能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对比,综合概括,写出质量较高的学习小结或复习要点,除阅读教材外,还要能查阅参考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做好课外读书笔记和制作读书卡片。[25]

  1.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

中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逐步看一些参考书,既可巩固加深课内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又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书籍,要选择那些能结合课内学习、能扩大学生知识面而又适合他们程度的参考书。

其次,要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的方法。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在没有课堂讲解帮助下独立阅读的方法。独立阅读参考书的主要方法是: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按一定计划专心致志地读;第二,要深入钻研,反复阅读、思考, 知疑善问,坚持写读书笔记,加深理解和记忆。读书笔记的方式除了与阅读教科书相同的划重点、提中心、写提纲或综合表解等外,还应有做摘要卡片, 写心得或书评等方式;第三,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

此外,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例如有关的手册、辞典、索引、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是一种辅助自学的资料书,熟悉和利用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基本功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

(二)指导学生记笔记

实践证明,记笔记的过程,是和聚精会神的听讲,专心致志的观察和思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记笔记是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有效方法。我们主张学生听课应作课堂笔记,实验要作记录(笔记),阅读要作阅读笔记。

指导学生记课堂笔记,除使学生明确记笔记的意义外,要着重使学生深刻认识记化学课堂笔记不是“有言必记”,不是当速记员。而是要把视、听到的内容通过积极思维、深入体会和判断,抓住要点和纲要系统,运用化学词汇、化学用语或化学图表,简明扼要的记下来。记笔记是一种富有智力活

动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善于记课堂笔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为此,在指导方法上,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指导初三学生记笔记,主要结合板书示范,教师的板书内容基本上是学生的笔记的内容。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有了一定眼观、耳听、脑想、手写协调活动的能力,就可以采取在黑板上留下所讲授内容的标题,并通过口授表现逻辑系统、抑扬顿挫、必要的重复等方式帮助学生抓住要点和系统,指导他们记笔记。到学生已经熟悉并有了记笔记的习惯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在听教师讲授的过程中独立地抓住要点和系统,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教师在指导中,还要适时检查学生的笔记。最初阶段还应对学生笔记作适当批改和讲评。对于记笔记不得法的学生要作个别指导;对记得好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将他们的笔记展览交流。

(三)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作业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习题是学生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习题作业,不但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化学知识,熟练掌握化学技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此外,习题作业也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中学化学习题的类型,按内容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化学用 99 语的书写,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提纯和制备物质、说明物质的用途,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定律的解释和运用,有关的定量计算,化学实验以及以上各类的综合等。如按化学习题的性质分类, 主要有:复习题,练习题,计算题,实验习题和综合题等。[26]

复习题的主要特点是,重现教材的重点内容,促使学生理解并熟记有关结论,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类习题,可以是问答的形式。也可以是复述要点的形式。

练习题是以练习运用知识和技能为主。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加深并强化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巩固记忆,熟练技巧,培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练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借助于计算的形式来巩固、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实验习题是通过实验来解答化学问题的一类习题。这类习题要求把运用实验技能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于巩固、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化学实验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很见成效。

综合题是各类型习题的有机结合。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习题作业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必须加强指导。

中学化学教师对学生习题作业的指导应加强以下几方面: 1.精选习题,提高习题作业质量。

教学实践证明“题海战术”的危害,不仅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精选习

题,以提高习题质量,同时,还要适当控制习题作业分量。

精选习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来进行。题目既要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又要难易适度。所谓典型性和启发性,是指所精选的习题, 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教科书中某些不合要求的习题,可适当改编,或自拟补充题目。例如,在讲到铝的性质时,铝的两性是重点,教师欲给学生布置一道关于铝的两性的题目, 如简单地让学生回答:“举例说明铝的两性”,则不如问“ 2 mol 的 AlCl3 和 7 mol 的 NaOH 反应,能得到多少 mol 的 Al(OH)3 沉淀?”后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认真思维、敏捷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精选题目还要注意题目的代表性,要能全面地体现课题教学目的的要求。对于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或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要适当补充习题练习, 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或熟练掌握。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给水平较高的学生适当补充一些额外的习题。

此外,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布置习题,使之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循序渐进。这也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

  1. 指导学生明确完成习题作业的步骤和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应使学生明确习题作业的目的作用,提高学生完成习题作业的自觉性。

完成习题作业的步骤应是:在开始解答题目之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上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再做作业;做完后还应仔细检查有无错漏或不完善处,自觉严格要求,有错及时纠正;最后思考总结一下所答题目的类型和通过答题在知识、技能上的收获。这样,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先复习、再做题,最后检查总结的良好习惯。

  1. 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动手解答习题作业时,首先应认真审题。即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目的中心问题或化学意义,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只有仔细审题,才能看出明显的或暗示的已知条件,明确题意要求。这是准确答题的先决条件。例如,“往浓氨水中通氯气,发生下列反应:

3Cl2+8NH3=6NH4Cl+N2↑

使 1mol 氯气通入浓氨水,当氯气完全反应后,问反应中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从这道题目中的反应式知,每有 3mol 氯气就需 8mol 氨与之反应,而其中只有 2mol 氨是被氧化的。因此,审题时就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被氧化的氨,而不是全部参与反应的氨。学生中由于审题不慎造成答非所问或错误百出的现象是很多的,教师应经常用具体事例说明审题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重视审题,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深入分析题意。要求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来思考,分析解题的关键和方法,找出题目要求的答案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以及解题的途径。然后才开始解题。

解题时,除一般要求书写整洁、解答准确外,不同类型的题目还各有其特别要求的技能技巧。例如,解答复习题应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明确、简炼的文字来表达,切忌罗唆、冗长而又抓不住重点。解答练习题要求判断迅速,用词准确,简明熟练,推理符合逻辑性。解答计算题时,要突出数学运算与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离开了化学概念和原

理,孤立地运用数学方法,过分强调“化学计算公式化”是不可取的,在书写格式上要求能体现完整的逻辑思路,在运算上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数字的准确。解答综合题要求条理清楚,迅速准确。解答实验题、鉴别题时,要求描述、分析、综合、概括实验事实的用语正确,层次分明等等。

  1. 采用多种措施,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习题作业,着重在培养学生审题、分析题意和解题的能力上,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并给予较长时间的训练。

指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和解题,可采用以下措施:通过课堂上讲解典型例题,和在批改作业后公布习题标准答案进行示范;通过课堂上进行习题讨论、学生板演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改正错误和缺陷;通过批改作业,发现有代表性的解题错误,将其在作业评讲中予以讲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