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

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中学教学计划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

的。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科书则具体阐述了教学内容。

中学的教学,在原则上,教师都应当严肃认真地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讲授教科书里的内容。当然,这也不排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些补充教材。同时,教学大纲也说明了可以“根据设备条件,按照大纲要求,适当调换或补充一些实验”。

但是,教师只有在钻研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掌握其精神后,才不致在教学工作中盲目增删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对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多听阐述。例如,《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前言中首先指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主动地刻苦地学好化学。”同时指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要根据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来进行,这是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当体现的精神。在此前提下,大纲特别指出了下列三条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努力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

这一原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决定的。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按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水平进行更新,用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化学教学内容培养人材,才能适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充实中小学的教学内容。”[39]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指出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双基”教学,努力从微观和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选择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上有广泛应用的或有发展前途的某些元素和化合物知识逐步更新教材。现行教材用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更新了经典的原子-分子论中局限性和片面性的观点,同时对一些化学基本概念,相应地采用现代的新定义。例如,现行教材根据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先后指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摒弃了原子-分子论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片面性结论。在讲分子时指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这里特别强调了“一种”二字,清楚地表明了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教材中还有不少这类例子,教师在备课中钻研教材,分析化学概念的科学性时应予注意。第二,适当反映现代化学及其应用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这对于开阔学

生眼界,启发他们钻研科学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是很有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适当选入一些应用新方法和内容先进的实验。在化学发展的进程中,定量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实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引入一些定量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又可使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能接触到一些比较先进的实验内容,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更活跃地思考问题。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在化学教学大纲中,对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有具体的阐述。第一、大纲指出“中学化学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就是说,理论联系实际要在加强“双基”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而且要注意选择联系实际的内容要恰当,不是把任何事物都联系上去,更不能牵强附会的去联系。

第二、大纲指出,在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时,应“着重讲授基本原理, 一般不涉及生产中的技术细节问题。”这是根据普通中学实施的是基础教育这一特点来确定的。

第三,大纲肯定了“化学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化学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应用,通常是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验可以表现生产原理,模拟生产过程,重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既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因此,化学实验可作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大纲强调了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际二者的关系。要注意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也要避免片面强调实际应用而忽视理论。

3、认真做到精简教材内容。

精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好化学,保证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一,“要精选现代的、有广泛应用的、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

第二,要“避免陈旧、烦琐的内容,以及不必要的重复。”但不是反对一切重复。对于内容重要,而且一次又难于掌握到应有深度的知识(如氧化还原),还是应当采取螺旋式上升的安排。

第三,把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统一起来。

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历史的经验是选入的内容要适当,要经过教学实验以调整其尺度,使之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要在正确估价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慎重考虑哪些原有的内容可放到小学自然课中学习,哪些原属高等学校化学课的内容可放到中学化学课中学习。既要防止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任意提高教学要求,扩大教学内容,造成教材深、难、重,导致教学失败;又要避免对学生接受能力估计过低,任意降低教学要求,减少教学内容,形成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过浅、过少,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人才。

以上几条原则是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以及我们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的。但是,《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对这几条原则进行阐述中,还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强调加强“双基”的教学时, 却对“加强培养能力的教学”缺少必要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