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自古以来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它之所以有效,在于它反映了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无论是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或者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化学教学的“循序渐进”,就是按照化学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在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而进行教学,并达到“渐进”的目的。
“循序渐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循中学化学教材的合理编排之序。因为,中学化学教材的合理编排体系,已注意体现了化学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具体而言,按照中学化学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就是“循”从简单物质到复杂物质之“序”,从元素族到周期系之“序”,从非金属元素到金属元素之“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之“序”,从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到物质结构理论体系之“序”等等。关于各个化学基本概念,是按它们内在联系的先后顺序安排在教材的前后章节中的。因此,如果没有前面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基础,就难以顺利地进行后面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例如,没有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教学基础,就无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实践证明,按以上化学科学严密的逻辑系统为序进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并使学生易于牢固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循中学化学教材的合理编排之序,还体现了“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之“序”。浅和深,简单和复杂,是相对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而言的。教学中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智力的发展情况,摸清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才能在每个教学进程里,掌握好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
中学化学教学的“渐进”,应体现在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的
理解和运用、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逐步深化和发展上。在处理教学进度时,开始不宜太快,应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日渐丰富,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方能逐渐加快进度。
五、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统一的原则
在教学论发展史上,对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历来就有多种争论[5],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种是“形式教育”论,强调教学就是智能的训练,忽视科学知识及其系统。
另一种是“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就是使学生学到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必致力于智力的发展。
第三种“知识与能力统一”论。主张把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结合起来。
以上提到的智力或智能的涵义,至今也还是一个国内外都没有统一的问题[6]。我国教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智力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都是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能力,因此通常又称之为认识能力[7]。心理学上还有所谓特殊能力,就是指在人的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保证这种专业活动获得高效率,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能力)[8]。与此相对应,认识能力又称为一般能力。在第一章中,我们曾讨论到化学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的特殊能力,以及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培养特殊能力,实质上是与发展一般能力(亦即智力或认识能力)紧密联系着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强调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志把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喻为“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指头,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9]这反映了教学重视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内在联系来看,掌握知识、技能是发展认识能力的基础,认识能力是开发知识、技能的工具。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统一的原则,才符合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从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看,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
必须是既具有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自行深造能力的人。由此可知,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和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统一起来,是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
从中学化学教学目的来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是同样重要的,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否则都是未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贯彻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统一的原则,才能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发展的。但不等于获得了知识、技能,就一定发展了认识能力。现实情况表明,不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认识能力不一定高;认识能力低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就差。其原因在于,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除内在条件的认识能力外,还与勤奋程度、师资水平、学习时间、环境以及体力状况等有关。因此, 获得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能力的看法,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此外,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是中学化学教学
中应予贯彻的。这些原则在教育学中讲得较多,至于它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将结合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关于教学原则的问题,在现代教学论中,尚有不少争论,并正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提出的实验教学论的教学原则,在他 1975 年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内容包括五条: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五、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这些教学原则的主导思想是,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虽然对他所提出的原则的概括(如高难度,高速度等)的科学性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论[10]。但其在现代教学原则的探索上, 无疑地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国际上是有一定影响的。1978 年苏联扎根维亚津斯基教授提出了十条教学原则:即教学的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和实践联系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原则;教师的监督、纠正同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美国布鲁纳从其教学论观点提出四条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或序列原则);强化原则(或反馈原则)。其他许多教学论专家,也分别阐述了若干教学原则,他们都各有其科学依据,但也并非已经全面完善[11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有。的总结我国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提出一套教学原则体系是:一、循序渐进原则;二、因材施教原则;三、教学相长原则;四、启发诱导原则;五、管教管导原则[12]。总之,关于教育学教学原。则的研究, 当前,在国内外都是十分活跃的,这必将促使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原则的探索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