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灵活地使用教案
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可靠依据,教师应按照教案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由于课堂上的情况常有变化,教师在执行教案时,就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使用教案,针对临时发生变化的情况,对教案作部分改变,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好的效果。
显而易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案,又要灵活地使用教案,而不为教案所束缚,这种辩证的统一,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特征。
(二)自始至终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每一堂课都要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备课中将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定得正确而又切实可行,并要在上课时努力使之具体体现出来。
如何才能把预定好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呢?首先,教师要把教学目的交给学生,使学生明确。然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时时刻刻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这样,教学才能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掌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上课要按照教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使整堂课的结构紧凑,始终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思维活动积极。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无论属哪种课型,尽管其教学环节有所不同,但大
体上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即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中心部分和结尾部分。1.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部分。
课型结构中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课)、明确实验目的和提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课)、明确练习目的要求和复习有关知识(练习课)、明确复习的要求和重点(复习课)等这类教学环节都属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的目的是安定课堂教学秩序,使学生做好上课学习的思想准备,准备好学习用具,集中注意力到教学活动上来。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效果。组织教学应贯穿于整堂课的始终。在课型结构中,其所以把组织教学列为第一环节,是由于从课一开始就需要组织教学,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将它列在第一,以突出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的特殊地位和应有的作用。教师自进入教室开始,镇静、从容、严肃、亲切的举止,振奋的精神,充沛的感情,上课必要的礼节以及检查学生出席情况, 新颖、别致的“开场白”,提问引起的深思等,都会起到安定课堂秩序的作用。继后直到下课,教师都要留心观察学生情况,使之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为此,除需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适当做好学生听讲、观察、讨论、实验等的组织工作外,主要的还是靠教师讲课的生动性和启发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来实现组织教学。最后,按时结束一堂课和认真布置好课外作业,也是完成全堂课组织教学所应重视
的。否则随意“拖堂”或“草率收兵”,都将会引起教学秩序的混乱。 “检查复习”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完成作业以及
能力的发展情况,以便督促、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和复习巩固学习新课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技能(包括前一堂课和以前学过的),建立新旧教材的逻辑联系,并引入新课。由于前后知识的联系,往往上节课的作业也是本节课知识的基础,因此,检查作业和复习旧知识可结合起来进行。
“明确实验目的和提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明确练习目的要求和复习有关知识”、“明确复习的要求和重点”,各自都在该课型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部分的学习铺平道路。
- 课堂教学的中心部分。
课型结构中的教授新课(新授课)、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课)、学生进行练习(练习课)、复习(复习课)等这类教学环节都属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部分。是完成本课时教学目的的主要部分。所以,一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好内容的深广度,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而熟练地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保证一堂好课的实现。
- 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
课型结构中的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等这类教学环节都属于课堂教学过程的结尾部分。
“总结巩固”主要是在新课结束后,教师用精简扼要的语言,把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系统概括,使学生对新形成的概念深刻化;或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练习和阅读教科书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总而言之,总结巩固是对巩固新课而言的,所以,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部分的延续。
“布置作业”是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例如,解化学习题、作课外小实验、写实验报告、阅读教科书等。课外作业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等。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应予重视。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需提示或示范。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应为布置作业留下足够的时间。那种在下课铃声中草草布置,或在下课后侵占学生休息时间来布置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以上讨论了课型结构的各个环节和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在实际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具体到每一堂课,不一定各个环节俱全,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一般都应体现,同时,教学中应使它们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一个部分过渡到另一个部分时,应注意用简短的逻辑引言使之自然衔接,避免学生思维松驰。在时间分配上,中心部分是主要的,应分配得多一些。不要在开始和结尾占用较多的时间,影响主要内容的教学。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一堂好的化学课的标准是什么?这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里仅根据以上的讨论,初步归纳出一堂好的化学课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明确、具体、正确的教学目的。且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并圆满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授的内容在科学性、思想性上是正确的,同时具有便于学生掌
握的系统性。
(三)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以能做到:实验教具, 准备充分;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激发思考,指引思路;提出问题,导致结论;解决矛盾,揭示规律;比喻诱导,深入浅出;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联系对比,触类旁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鼓励探索, 培养能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课堂结构紧凑,气氛生动活泼。
(四)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思维活动积极,自觉性高,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效果好。
二、化学课堂教学的分析
课后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化学教师应坚持课后的自我分析并积极参加评议分析。
(一)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应坚持经常性,即在每上完一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分析在本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订计划,还有什么不足;哪些没有实现或实现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阶段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等等。将分析的结论填写在教案的备注(或课后小结)栏中,可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以及课外辅导的参考,这样做的同时,也积累了教学经验资料。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教学笔记”。
(二)评议分析(用于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
评议分析,要求全面而确切。对经验和问题都应有明确的论点和充足的论据,切忌主观臆断。因此,评议者分析的依据,决不能只局限于对当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表现的了解。还应在课前研究教师的教案,了解上课班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班级纪律情况,实验条件等。还要在课后了解学生反映的意见和教学效果。
评议会进行的方式,一般先由讲课人说明教学意图(包括他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理解,教学目的的确定,所掌握的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等)。然后评议人分析讨论,讲课者仍可继续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最后,主持人归纳总结。对不同的意见归纳时可以并存。总结内容一般为:1.对本课总的估计,达到教学目的与否。2.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3.有哪些地方还可改进等。这些都需要提高到教学理论上去认识。
评议一堂化学课,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要求是否恰当,通过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
-
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恰当,深广度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等体现得如何,是否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
启发式的教授法运用得怎样。
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地讲清了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及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课的结构,新问题的提出,重点、难点的处理,习题作业的布置,板书、语言、教态以及时间的支配等方面有哪些优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及时察知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并妥善处理临时发生的
情况。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巩固性原则体现得是否恰到好处。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和谐。
-
在运用演示实验和直观教具,以及组织学生实验等方面做得如何,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化,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自学探究以及独立实验等能力。
-
学生的学习表现,如注意力集中情况,积极思维情况,独立学习情况,
课堂纪律状况等,以及学习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