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的科学。这里提到的物质就是指元素与化合物。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现代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为了给中学生打好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有重要用途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的导出和运用,是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联系着的;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以及化学用语等的教学,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的;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等,基本上也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来实现的。例如,初中化学讲化合价时,是在讨论钠、镁、氯、氧、氢等生成化合物的原子个数比的基础上建立化合价概念的;氧化- 还原反应是在分析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基础上讲解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是在已讲过卤素、碱金属、氧族元素等具体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结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使学生科学地认识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元素、化合物用途的教学,还可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显而易见,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其它各类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骨架”。此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很难设想,没有一定数量的、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能顺利地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我国中学化学新教材,采取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重的处理是完全正确的。国外现代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也已经证明,过份强调理论, 削弱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作法是不适宜和难以行通的,并重新提出要重视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的教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