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交通

浙江贼帅高智慧,自号扬州刺史,船航千艘,屯据要害,兵甚劲。(杨) 素击之,自旦至申⑩,苦战而破。智慧逃入海,素躡(11)之,从馀姚(12)泛海趣永嘉(13)。智慧来拒战,素击走之,擒獲数千人。(隋书卷 48,扬素传)

素复乘传①至会稽②。先是,泉州③人王国庆,南安④豪族也。杀刺史刘弘⑤, 据州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应备伍。素泛海

① 洛口,胡三省註云:洛水和河之口。

② 御龙舟,考异曰:“略记云,‘甲子,进龙舟’。按长历,是月戊子朔,无甲子。”

③ 高四十五尺,考异曰:“略记云高五丈;雜记言制度尤详,今从之。”

④ 长二百丈,章钰校:十二行“丈”作“尺”;乙十一行同,孔本同。

⑤ 螭,音癡,传说中的动物,似龙无角,宫殿階柱多雕刻其形。

⑥ ■,音榻,大船日■。

⑦ 篾音蔑。

⑧ 艨艟、艚艀艟:艨音蒙,艟音童,艚音曹。艚,通鉴胡註云:“艆,字书阙。”

⑨ 八櫂、艇舸:櫂通棹,舸音哿。

⑩ 自旦至申:自天亮至下午三时至五时的时候。

① 传,传驿的车马。

② 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 泉州,读史方与与纪要福建二,“福州府”条:隋平陈,郡废,改州曰泉州。在业初,复曰闽州;三年, 又改建安郡。唐武德六年,仍曰泉州。

④ 南安,同上书福建五,“南安县”条:隋废郡,改且曰南安,初属泉州,后属建安郡。

⑤ 刘弘,隋书卷 71 有传。

掩至,国庆遑据,弃州而走。余党散入海岛,或守溪洞,素分遣诸将,水路追捕。(同上)

  1. 驰道

(大业三年五月)戊午,发河北十余郡男,凿太行山⑦ 达于井州⑧,以通驰道。(隋书卷 3, 炀帝上)

(大业三年六月)戊子,车驾顿榆林郡⑨。(炀)帝欲出塞耀兵,径突厥中,指于涿郡⑩,⋯⋯。于是发榆林北境,至其牙,不达于蓟(11),长三千里, 广百步,举国就役,开为御道。(资治通监卷 180,隋纪四)

(大业三年八月),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九月,己未,至济源(12), 幸(张)衡宅。(同上)

  1. 现存最古的石拱桥——赵州安济桥(13)

赵郡洨河(14)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厅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试观乎用石妙,楞平钻斗①,方版促郁②,縬穹隆崇③,豁然无楹④。吁!

可怪也!

又详乎叉插⑤骈駢⑥,磨砻⑦致密⑧,甃⑨百象一,仍糊灰璺⑩,腰纤铁蹙(11)。两涯嵌四穴(12),盖以杀怒水(13)之荡突,虽怀山(14)护而固设焉。非

夫深智远虑,莫能创(15)是!

其栏槛华柱,锤斩(16)龙兽之状,蟠绕拿踞(17),眭盱(18)翕欻(19), 若飞若动,又足畏乎!

夫通济利涉,三才(20)一致。故辰象(21)昭回(22),天江临乎析木(23); 鬼神幽助,海石到乎扶桑(24)。亦有停杯渡河(25),羽毛填塞(26),引弓击水(27),鳞甲攒会者(28),徒闻于耳,不观于目。目所观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与京(29)。(唐文粹卷 67,张嘉员石桥序)

⑥ 驰道,指古时皇帝所行的道路。

⑦ 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

⑧ 井州,山西旧太原府。

⑨ 榆林郡,隋大业五年,改胜州置,治所在榆林。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南、黄河南岸。

⑩ 涿郡,隋大业初改幽州置,治所在蓟县。

① 楞平钻斗,指许多石块整齐平均,而且紧凑如一。楞音棱,同棱,四方形。钻音砧,捣石。斗,凑,接合为一。

② 促郁,迫近无间。

③ 縬穹隆崇:縬音蹙。縬穹,指弧撒;隆崇,指高耸的样子。

④ 无楹,没有支柱。

⑤ 叉插,石和石叉插勾连。

⑥ 骈蜌,排比相配合。些音鼻。

⑦ 磨砻,琢磨。

⑧ 緻,精细。

⑨ 甃,音■。结砌。

⑩ 仍糊灰璺:仍用灰把裂缝黏合起来。璺音问,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