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乐及四舞

始,开皇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⑧,二曰清商伎⑨,三曰高丽①伎,四日天竺②伎,五日安国③伎,六日龟兹④伎,七日文康⑤伎。又杂有杂勒⑥、扶南

⑦、康国⑧、百济⑨、突厥⑩、新罗(11)、倭国(12)等伎。其后,牛弘请存鞞、

铎、巾、拂(13)等四舞,与新伎并陈,因称四舞。按汉、魏以来,并施于宴食。鞞舞,汉巴渝舞(14)也。至章帝造鞞舞,辞云:“关东有贤女”(15); 魏明代汉曲云:“明明魏皇帝。”(16)铎舞,传玄代魏辞云:“振铎鸣金”;

④ 原注:开元中西京府节度使杨敬述造。

⑤ 原注: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

⑥ 娃馆句:娃馆,即馆娃,官名,吴王夫差造以馆西施,遗址在今功州靈巌山。苧蘿,村名,西施生长地, 在今浙江诸暨县南五里。

⑦ 原注:娟、態,功妓之名。

⑧ 国伎,即讌乐。唐曾要卷 33,讌乐修:武德初,未暇改作。每讌享,因隋旧制,奏九部乐。其第一即讌乐。所谓国伎,发即唐之坐部伎、立部伎,并中国人,与下高麗、天竺等外人区别而言也。讌乐为坐部伎中第一部。

⑨ 清商伎,据唐会要:清商乐本亦华夏正声,自晋氏播迁,其音分散,不复存于内地,苻坚灭凉得之,传于前后秦;及宋武定关中,收之,入于江南。隋平陈后,获之,因置清商署。经谓之 乐。夢溪笔谈作者沈存中云:“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① 高丽,即今朝鲜。

② 天竺,即今印度。

③ 安国,隋书:安国在西域记捕喝,新唐书曰安国。亦即长罽王故地。在今苏联锡雨河北,哈萨克共和国境内。

④ 龟兹,详前第六章第三节,见本书 206 页。

⑤ 文康 ,文康伎盖包括疏勒、扶南、康国、百济、突厥、新罗、倭国等伎而言。据通典乐典:隋旧制奏九部乐:1 燕乐,2 清商,3 西凉,4 扶南,5 高丽,6 龟兹,7 安国,8 疏勒,9 康国。在开皇初只有七部, 以文康包括康国、扶南、疏勒而言,而天竺另立一部,故只有七部。

⑥ ■勒,西域古国,今新疆■勒、■附之间。

⑦ 扶南,即后来的真臘,现在的柬埔寨及越南南圻一带。自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后六世纪,扶南始终是东南亚洲最大的国家。

⑧ 康国,即撒马耳干,在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境内。

⑨ 百济,朝鲜半岛古国,在半岛西部。

⑩ 突厥,详前第六章第一节,见本书 177 页。

成公绥赋(17)云:“靴铎舞庭,八音并陈”,是也拂舞者,沈约宋志云:“吴舞”(18),吴人思晋化,其辞本云“白符鸠”①,是也。巾舞者,公莫舞②也; 伏滔云③:项莊因舞,欲剑高祖,项伯纡长袖以扞锋,魏、晋传为舞焉。检此虽非正乐,亦前代旧声。故梁武④报沈约云:“鞞、铎、巾、拂,古之遗风。” 杨泓⑤云:“此舞本二八人。玄即真为八佾⑥,后因而不改。齐人王僧虔⑦已论其事。平陈所得者,犹充八佾,于悬⑧内继二舞后作之,为失斯大。检四舞由来,其实已久,请并在宴会,与杂伎同设,于西凉前奏之。”帝曰:“其声音节奏及舞,悉宜依旧,惟舞人不须捉鞞、拂等。”及大业中,炀帝及定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 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⑨,以为九部乐。器工依创造,即成,大备于兹矣。清乐,其始即清商三调⑩是也,并汉来旧曲。乐器形制,并歌章古辞,与魏三祖(11)所作者,皆被于史籍。属晋朝迁播, 夷羯竊据,其音分散。苻永固(12)平张氏,始于凉州得之。宋武(13)平关中, 因而入南,不复存于内地。及平陈后獲之,高祖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 昔因永嘉①,流于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复会同。虽赏逐时还, 而古致犹在。可以此为本,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辅之。”以新定律吕更造乐器。其歌曲有阳伴②,舞曲有明君③,并契④。其东器有钟、磬、琴、瑟、撃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⑤等十五种,为一部, 工二十五人。(隋书卷 15,音乐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