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医药

(1)“西域圆记”序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隋炀)帝令(裴)矩掌其事。矩⋯⋯ 撰西域圆记三卷,入朝秦之。其序曰:“臣闻禹定九州④,道河不窬积石⑤; 秦兼六国,设防止及监洮⑥。故知西胡杂种,僻居遐裔,礼教之所有及,书典

④ 羲氏、和氏,傅说帝尧时天地四时之官 。尚书尧典:“乃命 羲和。”傅:“重、黎之后,羲氏、和氏, 世掌天地四时之官。”

⑤ 慎,梓慎,春秋鲁大夫,是当 的天文观察家和预言星占术家。傅说鲁襄公时代春天没有结冰,梓慎曾加以解释。灶。裨灶,春秋时郑大夫 ,是当代的天文观察家和预言星占术家。传说裨灶因天象而预言郑国时将要大火。

⑥ 甘,甘德,楚人,战国朝天文观察家,著有星占八卷。石,石申,魏人,战国时天文观察家,著有天文八卷。自北宋以来,世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之为甘石星经。

⑦ 次舍:次为官中宿术者止息处,舍为官署。

⑧ 禨祥,颜师古注:“禨祥,总谓鬼神之事也。”见汉书景十三王傅。

⑨ 区寓,同“区字”,指一定的区域。

① 魏州昌乐:魏州亦称魏郡。昌乐是魏州十县之一,今山东省昌乐县。

② 襄州,唐代辖境相当今湖北襄阳、谷城、南障、直城等县。治所在今襄阳县。

③ 七曜,日、月与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称七曜。

④ 禹治洪水,定九州:冀、兗、青、徐、扬、荆、豫、梁、雍,见尚书禹贡。

⑤ 古时治河徒积石山起。有大、水积石山,在青海东南部。黄河绕行东南侧。

⑥ 临洮,今甘肃岷县。

之所罕传。自漠氏与基,开拓河右⑦, 始称名号者有三十六国①。其后分立, 乃五十五王②。仍置校尉都護③,以存招抚,然叛服不服,属经征战。后漠之世,频废此官。虽大宛④以来,各知户数,而诸国山川,未有钟名目。至如姓氏、风土、服章、物齐,全无纂隶,世所弗闻。复以春秋处谢,年代久远, 兼并诛讨,互有与亡。或地是故邦,改徒今;或人非旧硕,因袭昔名。兼复部民交错,封疆移改;戎狄音殊,事虽穿验。于阗⑤之北,葱领⑥以东,考於前史,三十余国;其后更相屠减,仅有十存。自余渝没,扫地俱旧,空有丘墟,不可记识。皇上应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⑦,莫不慕化;风行所及, 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采胡人,或有所疑,即议众口,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头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国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围,穿其要害, 徒西顷以去,海⑧之南,徒横所亘,将二万。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篇知。复有幽茺远地,卒访虽晓,不可冯虚,是以致阙。而二汉相距,西域为傅,户民数十,即称国王,徒有名号,乃乘其实。今者所编, 皆余千户,利旧西海⑨,多齐珍异。其山居之属,非有国名,及部落小者,多亦不载。发自敦煌,至於西海⑩,凡为三道①,各有襟带。北道徒伊吾②经蒲类海③、钱勒部、突厥可汗庭④,度北流河水⑤,至拂林国⑥,达於西海⑦。其中道

⑦ 河右。即河西(黄河以西走廊。漠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以后,在此开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部。

① 西汉宣帝时西域都设属国三十六。汉书匈奴傅:“往者围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设三十六国。”

② 西汉哀、平之际,西域都设属国五十,另有康居等五国,故言五十五王。汉书西域传:“最凡国五十, 自议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候王皆佩汉绶,凡三百开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山离)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

③ 校尉都设,驻守西域的汉官。西汉通西域后,在西城诸国设置都设府,都设是驻西域各国最高的行政长官。校尉都设指郑吉以校尉之职行都设之事。西汉於西域建置都设府,系在公元前 68 年。汉书百官公卿表 : “西域都设,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谏大夫设西域三十六国。”

④ 大宛,西域古国名。

⑤ 于阗,今新疆和阗。

⑥ 葱领,今帕米,即“Pamir”。

⑦ 黔,黔首;黎,蒸黎。即老百姓。

⑧ 北海,今贝加尔湖。

⑨ 西海,史记张仪傅索隐说:“西亦有海,故云西海。”

⑩ 西海,大海名。下文西海三见,各指不同的海。南道的西海指印度洋,中道的西海指波斯湾,北道的西海指地中海。参考白为库吉塞外论文译义一辑 294 页及岑仲勉氏唐史称义 12 页。

① 三道,三修路。隋时通西域各国,自燉煌起,有三修陆路:一是“北道”,即天山路;一是“中道”, 即天山南路的北道;一是“南道”,即天山南路的南道。

② 伊吾,今新疆哈密。

③ 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

④ 突厥可汗庭,今巴勒喀什湖之南。

⑤ 北流河水,今锡尔河。

⑥ 拂林国,即东罢马帝国。唐书西域傅:“拂林古大秦也,居西海上,一名海西国,东接波斯,地方万里, 城四百。”

⑦ 西海,此处西海当即地中海。

徒高昌⑧、焉耆⑨、龟兹⑩、疏勒(11)、度葱领,又经鏺汗(12)、稣封沙那(13) 国、康国(14)、曹国(15)、何国(16)、大小安国(17)、穆国(18),至波斯(19), 达於西海(20)。其南道徒鄯善(21)、于阗、朱俱波、喝般陀(22),度葱领, 又经设密(23)、吐火罢(24)、挹怛(25)、帆延(26)、漕国(27),至北婆罢门(28),达於西海(29)。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30), 南婆罢门国(31)等,并随其所在诸处行达。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统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以国家威德,⋯⋯何往不至。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推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 故皇华遣使,弗重兵车;诸蕃既徒,浑、厥可威。⋯⋯”(隋书卷 67,裴钜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