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学、文学和艺术的的昌盛
1、史学
(1)刘知几⑧的“忤时”⑨篇今者史司士,有倍东京;人自以为荀、袁①, 家称为政 、骏②;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首白可期,而汗青无日③,不可一也。前汉郡国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后汉公卿所撰,始 集公府,仍上兰臺④;由是史官所修 ,载事为博。爱自近古,此道不行;史臣编录,唯自询採;而左二史,阙注起居;衣冠百家,罕通行状; 求风俗于州郡,视听不该;讨沿革于臺阁,簿籍难见;虽使尼父⑤再出,猶且成其管窥;况仆限以中才,安能遂其博物,其不可二也。昔董狐之书法也, 以示于朝;南史之书弑也,执简以往;而近代史局⑥,皆通籍禁门深居九重, 欲人不见。寻其义者,蓋由杜彼颜面防诸请谒故也。然今馆中作者,多十如林皆原长喙,无闻齿舌。儻有五始初成,一字加贬,言未绝口,而朝野具知; 笔未栖毫,而W 绅咸诵。夫孙盛⑦纪实,取嫉权门;王劭⑧值书,见仇贵族; 人之情也,能无畏乎?其不可三也。古者刊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 指归咸别。夫尚书之教也,以疏通知远为主;春秋之义也,以惩恶劝善为先。史记则退处士而进奸雄,汉书则抑忠而饰主阙。斯并晨时行失之例,良史是
⑦ 得丧,得失。
⑧ 刘知机(661—721 年),唐代著名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 江苏徐州)人。进士出身。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職,兼修国史。中宗时参兴编修则天皇后实隶,玄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后被贬为安州都護府别驾,不久世。生平专攻史学,通觉各史,很能分析其利弊得失;又屡任修史之责,深知官设史局的流弊,于是加以融洽贯通,撰成史通一书,成为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鞒。
⑨ 忤时,史通外篇第十三。篇名“忤时”,实为与蕭至忠等的一通简劄。全箚所主,只在五不可。此外即隶这一段。
① 荀、袁: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会(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论家、史学家。献帝时任共门侍郎、秘书盬等職。献帝 以汉书繁重难读,命他用编年体 改寫,乃依左传体裁,撰成汉纪三十篇, 当时人称其有“辭约事详”的长处。袁宏(约 328—376 年),东晋文学家、史学家,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任过桓温的记室,终理文书。官至东阳太守。 以后汉书烦秽难乱,仿荀悦汉纪,撰集后汉纪,剪裁很精炼,与范氏齐名。
② 政、骏、刘向、刘歆。
③ 汗青无日,古代以火炙简令汗,去其青,易书,复不蠧,叫做汗青。汗青无日,谓无由成书。
④ 兰臺,汉代藏秘书的宫观,由御史中丞掌管。后来置兰臺令史,掌握书奏。唐代龙朔二年(662 年)改秘书省为兰臺。又史官亦称兰臺。
⑤ 尼父,称孔子。孔子字仲尼,尼父是因其字以为谥号。
⑥ 史局,史通辨職篇曾详义史局之弊。
⑦ 防盛,字安国,晋代史学家。初为著作郎,累迁秘书盬。著魏氏春秋、晋阳秋,世称良中。桓温见书, 怒言:“枋类诚失利, 何至于尊公所言。若此史行,自是阙君门户。”权贵们迫也改书,他不徒,其书后被潛改。
⑧ 王劭,字君懋。隋文帝时为著作郎,炀帝时官终秘书少盬。撰隋书八十卷及齐书(纪传,百八卷)。
非之集,作者言之详矣。顷史官注纺,多取禀盬修。杨令公①,则必须直词; 宗尚书②,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徒何在?其不可四也。切以史置盬修,虽古无式;寻其名号,可行而言。夫言盬者,蓋统领之义耳。如创立纪年,则年有断限;草传敍事,则事有豐约。或可而不略, 或应书而不书,此刊削之务也。属词此事,劳逸宜均;挥铭奮墨,勤惰须等; 某表某篇,付之此職;某传某志,归之彼官:此铨配之理也。斯并宜 明立科条,審定区域。儻人思自勉,则书可立成。今盬之者即不指授,修之者又无遵奉;用使争学苟且,务相推避,坐變炎凉,徒延岁月,其不可五也。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时谈物义,安得笑仆编次无闻者哉?比者,伏见明公,每汲汲劝诱 ,劝劝于课责。或云墳籍③事重,努力用心;或岁序已淹,何时辍手。切以纲维不举,而督课徒劝;虽威以刺骨之刑, 助以悬之赏,终不可得也。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所以比者布 怀知已,历底群公,屡乱载笔之官④ ,原能记言之职者,正为此尔。(史通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