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李翔唯心主义的思想

**(1)韩愈的“原性”**①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 也者,接於物而生也。性之品有 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 为情者七 。曰:何也?曰?性之品在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遵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於五也,至於一而行於四;中焉者之於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②,其於四也混③;下焉者之於五也,反於一而悖於四。性之於情视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於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於七也,有 所甚④,有所亡⑤,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於七也,亡与甚真 情 而行者 也。情之於性 视其品⑥。孟子⑦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⑧之言性曰:人之性 恶。扬子⑨之言性曰: 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⑩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必以贿(11)死。杨食我(12)之生也,叔向母闻其号也, 知必灭其宗(13)。越椒(14)之生也,子文(15)以为大戚(16),知若敖氏之鬼不食(17) 也。人之 果善乎?后稷(18)之生也,其母①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 然, 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③也,母不夏;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④。舜之均⑤,文王之管蔡⑥,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叟

⑩ 原注:“玄”原作“元”,据天一阁本改,以后全书凡“玄宗”之“玄”均同此。

①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原性,一作性原。与原道、原毁、原人、原鬼合称五原。

② 一不少有焉:其中一项,不是偏多,就是偏少。

③ 混,混稚不纯。

④ 甚,过。

⑤ 亡,不及。

⑥ 情之於性视其品:性善,情就善;情善,性就善。

⑦ 孟子,战国著名哲学家孟轲,著孟子七篇。

⑧ 荀子,战 国著名哲学家荀况,著荀子三十三篇。

⑨ 扬子,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扬雄。他的哲学名著有法言六卷。

⑩ 叔鱼,春秋晋人,生有怪相:虎目豕喙,鸢肩牛腹。

① 其母,后稷母姜嫄。

② 岐岐然,意有所告;豺有所识别。

③ 文王在母,周文王在母腹中。文王母名大任。

④ 朱,丹朱,尧子。

⑤ 均,商均,舜子。

⑦之舜,鲧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混乎?故曰:三子⑨

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上、下者,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愈明 ;下之 性,畏威而寡罪; 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言性者异於此,何也?曰:今之言者,稚佛、老而言也。稚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韩昌黎文集校注卷 1,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