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

官名。始见《周礼·地官》。战国及汉初王公贵官都有舍人。《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秦汉置太子舍人;汉制, 皇后、公主的属官也有舍人;唐宋太子属官中沿置中舍人和舍人,均为亲近的属官。此外,魏于中书省中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晋及南朝历代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直称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权力日重。北朝的后魏、北齐亦设舍人省。隋唐时,中书舍人仍掌制诰(撰拟诏旨),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其名称常有变更,如隋和唐初称内史舍人,隋炀帝时称内书舍人,武则天时曾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宋仍有此官,实不任职。神宗元丰改官制,始仍掌其事。又唐代中叶以后,其他官职之带有舍人二字的甚多,如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或称右史。宋的合门宣赞舍人,元的直省舍人、侍仪舍人,明的带刀散骑舍人, 则均为近侍武职。明清时于内阁中的中书科,也设有中书舍人,其职责仅为缮写文书。清朝另设内阁中书,兼掌撰拟、记载、翻译等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