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官署名。魏晋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逐渐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内书省;唐代曾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旧称。在唐代,中书与门下、尚书三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决定政策,通过门下,然后交尚书执行。中书省长官在魏晋为中书监及中书令,隋代废监,仅存中书令一职。唐代曾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其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亦由中书省掌握,较远的地区另设行中书省。明初尚沿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 年)革去中书省,废丞相,自六部以下皆无所统属,而机要之任则归于内阁,遂大异前代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