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标教学”的实施

为了保证教学沿着“目标教学”这一主轴发展,达到预期效果和标准。在教学中,我们以系统的总目标为核心,以年级各班、各科教学为基本形式,

以认知水平、动作技能、学习情感为指针,以反馈矫正补偿为保障,以面向全体同学为目的,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组合的方式,遵循“前提测评

——展标认定——导学达标——达标反馈”四个教学环节对“目标教学”进行了实施。

  1. 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是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它是一堂课中师教

生学的前奏曲,具有导向作用,导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提测评是知识准备阶段,直接影响着新知识的吸收。为此,我们根据系统的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测量和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实施内容确定实施方法,如测试法、提问法、表演法、引导法、师生对话法等,在预习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的题,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做到对上节知识的补偿,引出对新知识的兴趣,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一两分钟即可。

  1. 展标认定 “展标认定”是一个强化目标意识的过程,是目标认识阶段,目的在于

激起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标”就是教师把一堂课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标准展示给教学主体;“认定”就是教学主体知道本堂课要达到的预期标准,认定主攻目标,然后师生共同遵循这一目标去实教施学。

在实施“展标认定”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在每篇、每章内容确定出总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分解成几个“子目标”,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于教学主体面前,如:刻发表册、出示小黑板、幻灯投影等。时间可在课上,也可课前预习展示。总之,不论什么方式、什么时间,只要把目标信息输送给教学主体,使其树立起目标观念和养成目标意识即可。

  1. 导学达标 “导”,引导,是教师应遵循的原则,主要起导航员作用。“学”,学

习,主体是学生,具有战斗员作用。即教学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学,这是一堂课中的主要环节。

如何实施导学达标这一环节呢?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导”若得法, “学”就能投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学中的各个小环节,各小环节要围绕总目标下的子目标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以调动教学主体认真看书、努力思考、产生兴趣、最终完成突破目标为目的。我们一般采取置疑、自学、讨论、训练、归纳(总结)这几步。

  1. 置疑。设置几个疑问,让学生产生兴趣,看书思考,激发其求知欲。

  2. 自学。学生根据置疑中的问题自觉地投入到看书这一活动中去,并在书中点、划、旁注,使目标内容初次在教学主体的头脑得以输入。

  3. 讨论。目标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输入如何,可通过讨论,教师得到信息反馈及时填补空白点,把握关键点,及时点拨。

  4. 训练。这是一个强化目标的过程,也是将目标内容再次输入学生头脑中,使之往复循环的过程。通常采取多种方式,以完善认知、理解、运用为最终目的。

  5. 归纳。将一堂课的知识给以归类总结。一般要围绕子目标总结出知识点、规律性,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掌握方法、规律,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总结,二是引导学生总结。

  1. 达标反馈 “反馈”是目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虽不占首位,但在课堂教学中举

足轻重。反馈能使教师随时掌握和了解学情。通过反馈,学情如何可立即得到验证,对师教生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即刻得到调节与矫正。反之,学生早期发展和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得不到及时发现、矫正,便出现后进生。布卢姆曾经说过:“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与智力较好的学生相同甚至更好的学业成绩。”为了少出现或不出现后进生,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从中、下等学生出发实施这一环节,具体做法是:

  1. 小循环,快反馈,多变换,强矫正,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当堂反馈,当堂消化,不拖泥带水,不留尾巴。

  2. 高频率,宽幅度,矫正力强,形式多样,变换速度快,借助五色卡、小黑板、图片、挂图、玻璃板、录音机、录像、投影、幻灯等多种媒体参与, 大大增加了课堂容纳量,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调动教学主体的种种感官参与,增强了达标效果。

  3. 精心设计反馈题,既注重数量,又注重质量,还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精选题型,多变形式,加浓趣味,精评精判。有时也可让文艺进入课堂, 寓教于乐于教学中。

总之,通过“目标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深深地感到学生参与意识增强了。它可以引发、启动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有利于差生转化、提高达标率,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加强教学管理。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具有可操作性,适应各科和各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