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加倍关怀

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常常缺少关怀。他们如同久旱缺水的秧苗一样,都需要老师用春天般的甘露去滋润去浇灌,使其得到救助。

  1. 培养经商子女的自立精神。

学生殷明明,是我校九六级毕业生,现在滕东中学上初一。该生父母自90 年以来由农村进城经商。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冲击着他们只顾发家致富, 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本来学习基础很差的殷明明同学,也是一年土, 二年洋,贪图安逸生活,产生厌学思想。渐渐学习成绩下降,班里倒数,常

常逃学。四年级下学期,曾离家出走了四五个月才回来。五年级开学后,新接班的王冠老师多次找殷明明谈心,当王老师问到他:“你为什么不安心学习,有困难吧?”他坦率地说:“我爸爸妈妈都没文化,他们照样能挣大钱, 学不学文化无所谓。”老师又问:“你私自外出这么长时间都不回家,难道你不想念老师、同学和你父母吗?”他不以为然地说:“我成绩差,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回到家里又挨打⋯⋯。”老师摸清了他学习差的原因,主动地亲近他,帮助他,并严格地管束。发现他作业没按时完成,就及时和家长联系,留下他和老师一块吃饭,以便辅导他完成作业;发现他考试不及格, 就及时给他补习落下的功课;发现他有违纪现象,就动之以情地耐心教育。

渐渐地,殷明明同学的长头发变短了,不合体的怪装脱掉了,鲜艳的红领巾自觉戴上了。从此,他自信、自强、刻苦学习、严于律己。期终以语文

75.5 分,数学 79 分的较好成绩升入滕东中学。他父母感激地说:“是学校、老师教育了俺,我不能只顾做生意发财而忽略了培养孩子成材了。”

  1. 做好离异家庭子女与家长的疏通工作。

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子女认为家庭不像别人的那样美满、幸福,精神上感到迷惘。因此,老师光爱学生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们心胸豁达,放眼未来, 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

九四级三班学生苗青,父母离异,她与父亲一块生活。失去母爱的孩子整日情绪低落,默默不语,上课常常发呆走神,学习成绩曾一度直线下降。但她父亲性情暴躁,经常酗酒,动不动就拿孩子发脾气,致使父女俩关系冷漠、紧张。

班主任赵秀英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家访,向苗青的爸爸委婉地分析孩子情绪低落、学习下降的原因,使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主动向孩子改变了态度,使紧张、冷漠的家庭关系得到缓和,苗青同学的情绪有了明显改变。事实使我们认识到,疏通离异家庭子女与父母间的感情渠道,重新架起感情的桥梁,为学生创造较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又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正如伟大思想家阿拜库南巴耶夫说的那样“⋯⋯谁要说人是改变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