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说” 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论架构
- 奥苏贝尔(Ausubel)的意义接受学习说。奥苏贝尔和布鲁纳(Bruner)一起共为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认知学派用“认知结构学说和同化理论”来解释学生的学习,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所谓认知结构,即原有的知识经验及其组合,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同化。
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而奥苏贝尔则提倡意义接受学习。他们两人都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即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内在的逻辑结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者脑中才获得新的意义。这就是学习变化的实质。对于如何获得新的认知的过程,两人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布鲁纳认为意义和理解必须通过归纳性发现的方式来获得,而奥苏贝尔则强调通过演绎性同化的过程来获得意义和理解。
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比较符合学校条件下学习的实际,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内容, 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
在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这种学习的任务不涉及学习者方面任何独立的发现,只需他们将学习材料加以内化,以便日后的某个时刻可以再现并运用。而发现学习则是教师只提供适于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独立思考来发现知识然后再加以内化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里主要接受的书本知识,是用语言文字、符号表示的。在不良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能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了某些符号的组合或词句,这就是机械学习;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能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从而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这样的学习就是意义学习。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根据学校教与学的特点,奥苏贝尔提倡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定论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是按一定层次组织起来的,较高概括、抽象和包摄性的观念类属着较低概括、抽象和包摄性的从属概念及具体的事实数据。在学习过程中,当新材料进入认知领域便同认知结构中原有较高包摄性的观念发生相互作用,并类属他们之下。如果新知识能与认知结构中稳定的原有观念相联系,这种材料就有了可类属性,就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就获得了新知识的意义。同时这种类属过程又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如果新学习材料不具有可类属性,那么,学生对学习材料便只会孤立和片面地学习和记忆,这时材料就具有机械的性质。
- 意义接受学习说对教学的启示。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学校沿用已久的讲授法提供了一种心理学、逻辑学上的理论依据;讲授法并不过时,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首要方法。言语讲授教学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于浩瀚的人类文化遗产,事事去进行再发现,既无此必要,也不可能。
同时,意义接受学习说又使人们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奥苏贝尔的理论提醒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已有想法。有经验的教师都察觉到学生对一些未经教授的概念往往已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用以理解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种现象,这些想法有时和科学的概念并无冲突,但许多时候则是不相容的。国外研究者们称之为“前概念”(preconception)或“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20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根深蒂固,不易改变。学生头脑中这些不同于科学概念的相异构想如果得不到纠正,它将影响新材料的同化和顺应,甚至歪曲新材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