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微格教学情况简介

微格教学起源于 1963 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当时在斯坦福大学培训中学师资的课程中,是作为训练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而推出的。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共分六个步骤:设计(Plan)——教学(Teach)

——观摩与评议(Observeand Critique)——再设计(Replan)——再教学(Reteach)——再观摩(Reobserve)。这样就构成了微格教学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一项教学技能进行的。例如,如何引进一个概念、如何提高提问的频度、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留意学生的发言以及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等等。

70 年代以来,英国新犹斯脱大学的布朗(G.Brown)对微格教学的斯坦福模式作了不少改进。他以三四名学员和一位导师组成的小组作为进行微格教学的单位,这就比斯坦福模式的工作效率高得多。小组学员们可以一起设计教案,如果愿意,他们可以选择相关的甚至相同的课题。当一位学员进行微格教学时,其余的学员就成了他临时的“学生”。然后他们与导师一起观摩彼此的实况录像,一起讨论和评议。导师最后小结。这个布朗模式只有三个步骤:设计——教学——观摩(评议),省略了随后的再设计、再教学、再观摩。布朗认为,深入细致地讨论和评议可以弥补不进行后面三个步骤的损失。况且实践表明:学员立即再教学所得的成绩几乎总没有第一次教学得好。

布朗提出了微格教学的三个要素是:设计(Planning) 、感知(Perception)、实施(Performance)。这实际上也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

设计是进行微格教学的主要环节。对于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新教师说来,尤其重要的是:要专心注意学习各项基本教学技能,要有计划地去实践各种技能。这就是设计的真正目的。然而不能认为各项基本教学技能是孤立的,教学是一种艺术,其中各种技能往往是混在一起的。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使用各种技能。在设计时应把重点放在某一种技能上,以便集中地探索它在教学中的作用。

感知是指在实践中对师生相互作用的反馈信息的感知。它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只有感知灵敏的教师才能使他的教学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不能把实施看作是教师对事先设计好的“剧本”的演出过程。课前确定的备课计划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说来,

在实践过程中应通过对师生相互作用的感知,不断修正原来的备课计划来切合学生实际。

图 9—15 所示是布朗所提出的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感知和实施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感知而修正计划从而影响随后的实践过程;因此随着实践过程的进行,教师对教学的感知逐渐增多,同时计划不断得到修正。

布朗还设计了一系列成绩分等表(Rating Schedules)和师生相互作用分析法(Brown’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使微格教学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目前微格教学作为教学法课程的实习作业已经遍及各国。例如,日本已有 16 所大学采用各种方式的微格教学,几乎都作为教育实习之前进行的一种教育训练方式。日本京都教育大学还把微格教学作为对在职教师的训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