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物理测验和命题研究

一、物理教学测验的分类

所谓物理教学测验指的是对学生在认知、操作等领域中的有关学习行为进行定量的测试。它是检查物理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物理测验是通过提供给学生一组有代表性的物理问题情境来实现的。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测试环境中,对所提供的问题情境作出反应,然后通过对学生所作出的反应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学生在相应领域中的学习行为所发生的变化,为了解和鉴别学生的学业成绩,改进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供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反馈信息。

按测验作用的不同,物理教学测验可分为三类。

  1. 诊断性测验。这种测验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或学生初步或深入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存在的困难及其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以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物理教学工作。

例如,在学期、学年开始或一门课、一个单元开始之前实施诊断性测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及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准备情况。这种超前的反馈有助于教师自觉地按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诊断性测验,则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这种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症下药, 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使诊断性测验能真正起到诊断作用,组织这种测验时,必须对所要测试的每一学习领域设置一定量的测验题目,且每个题目要有明确的测验目标,这样,才能从学生对特殊题目的反应中诊断出学习困难的原因。

  1. 形成性测验。这种测验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即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事先制定的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完成以及完成的程度。这种以过程反馈为中心的测验,意在使教师能从宏观上及时把握教学进程的速度和方向。

形成性测验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和诊断性测验不同的是,我们虽然可以从形成性测验中了解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但它更注重的是了解学生对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掌握状况,以便教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

为使形成性测验能真正起到检查单元教学是否有效的作用,测验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或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来编制,即要求试题应尽量覆盖所教单元的全部知识点,且各部分内容的比例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要和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1. 总结性测验。这种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总的评价,其中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和对教师教学方案有效性的评定。

总结性测验一般是在一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它和形成性测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成性测验通常是对一种新技能、新概念和新规律的学习情况的检查,这种测验注重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而在于帮助了解教学的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总结性测验通常是对几种技能、概念和规律掌握程度的综合性测评,这种测验虽也具有检查和调控教学目标的

作用,但它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

为使总结性测验能真正起到评价一个阶段总体教学效果的作用,要求其命题范围要广,而且要有代表性和综合性,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按照参照标准的不同物理教学测验可分为两类。

  1. 常模参照测验。这种测验主要是用来衡量学生在某特定学习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它是以强调区分某特定学习群体中不同个体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差异为测验目标的。常模参照测验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鉴别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常用于物理竞赛、升学考试以及为编组分班而进行的摸底测验。

  2. 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主要是用于描述测验所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度,它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来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度。这种测验强调的是测验对教学的诊断和评价作用,并不注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比较。物理教学中,平时的单元测验、期中或期末测验等都属于目标参照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