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我国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历来都由教学大纲所规定,并由于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基本上属非义务教育性质,不是为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服务,只是为培养少数尖子学生服务的,所以不可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即使教学大纲一再修订,从现行教学大纲来看还留有较深的“学科中心论”的痕迹, 还是主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理工科专业打基础的。因此,直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学物理的知识结构仍没有突破力学、分子物理学、热学、声学、电学、电磁学、光学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初步知识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物理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内容的安排基本上采取二循环制。而所有教材教法的研究工作,基本上也仍围着这样一个数十年来不变的体系运转。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人们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进一步完善,除加强操作技能领域和情意领域目标研究和管理外,对知识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也必须有相应的改变, 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 以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为出发点,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应具备怎样的物理知识结构才是恰当的?

  2. 从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需要来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必修课义务后教育阶段以及高三选修课为升入理工科大学做准备的学习阶段, 这三个不同阶段中物理知识结构的关系应是怎样的?

  3. 要认真分析现行教材的不足,针对我国的实情,在为建立新的知识结构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4. 要借鉴国内、外教改的理论与经验教训,要认识教材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一套教材的试验周期很长,而教材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改革步子既要积极又要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