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界范围内综合理科课程评述

综合理科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欧洲。欧洲许多国家都已进行综合理科教育,英国是较早开始研究和实施的国家之一。目前,英国理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潮流就是把中学的理科发展成综合理科。政府的方针是尽快使所有的孩子在 16 岁之前用 20%的时间,学习理科各方面的主要内容。主张要把中学理科改成综合理科的理由是:从教育目标来看,中学生只有一部分升入大学,将来能做学术性工作的很少,因而中学理科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大部分不上大学的学生解决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不必把理科分成几科。教育内容要选择与日常生活有联系的,同时综合理科不仅可以介绍理、化、生等知识,还可以介绍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等知识,另外,综合理科可以在课时上减少到 20%之内。英国目前中小学开设理科,虽有些不同,但趋向于向综合理科发展。一般说来,小学(5~ 11 岁)是综合理科,中学(11~16 岁)的头两年开设综合理科,每周 2 课时; 第三年开设综合理科和分科两种,第四五年分科选修一二三科,到了中学六年级多数是选修理科课程。

在亚大区,日本、香港、新西兰、科威特等国家和地区,80 年代也引入了综合理科。新西兰的学制比较复杂,他们在初中阶段的理科教学也采用综合理科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理科探究的态度、方法和科学知识体系。其教学目标包括兴趣和态度、技能和能力、知识掌握、观念形成等几个方面。教学内容大量是探究生态环境等,符合其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命脉的国情。新西兰的初中综合理科教学,也具有综合理科与本国社会经济相联系这一特点。

美国、加拿大、法国等也在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综合理科教学。因此,世界性的综合理科教学正在各国的小学和中学低年级蓬勃兴起。

1988 年 7 月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科学教育协会国际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综合理科教育研讨会,有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中国、科威特、印度等国家的 50 多位代表参加。会上由科学教育协会国际委员会负责人作了“世界范围内综合科学课程评论”报告。报告中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68 年发起召开了综合科学教育国际讨论会,该次会议在保加利亚的鲁巴举行。20 年过去了,鲁巴会议的精神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当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鲁巴会议得出五个结论,它们是:

  1. 综合科学教育有助于普通教育,它强调科学的统一整体,加深对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的理解,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 综合科学课程应该强调观察环境的重要性,把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教给学生。

  3. 在不同教师和专家的共同合作下选定课程内容。

  4. 综合的广度应取决于学生的年龄、教育设置类型和当地情况。中学的初级阶段一般需要实验科学方面的综合课程,中学的高级阶段也有需要,特别是对那些不准备在科学方面发展的学生。

  5. 科学是初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会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助于逐步确立科学态度和提高技能。

1973 年,在美国马里兰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提到了综合科学教师的培训

问题。1975 年,在英国牛津举行的小型国际性专题会议上,讨论了对综合科学教育的各种探索和评估。1978 年,在荷兰奈美根举行的国际会议上, 讨论了综合科学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所有这些会议的内容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综合科学教育新趋势丛书”中记录在案。1985 年,在印度邦加罗尔会议上,讨论了科技教育与人类未来需要。会议认为科技教育在下列八个方面与社会需要有关:

  1. 健康。这里包括健康观念、生活优劣与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健康的环境因素;健康教育对现代技术冲击传统文化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因素与道德;全球性疾病。

  2. 食物和农业。这里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食物生产方法和生物工程; 不同地区消耗方式和营养不良;人口增长和食物供应;食物储备、供给和分配;营养科学和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3. 能源。这里包括能量的概念和资料;对能量的理解和社会意识;能源保护。

  4. 陆地、水和矿产资源。这里包括陆地利用研究中的土方法和遥感技术;水资源研究中的水力技术、水源保护、水的供给和储备、水的循环和健康;矿产资源研究中的矿产类型、经济价值、开采与保护。

  5. 工业与技术。这里包括初级科学课中介绍工业和技术的概念;在中级及三级课程中建立工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工业技术基地进行教育参观,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培训。

  6. 环境。这里特别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都应贯彻环境教育。可以促使当地的宗教、社会、科学、文化等团体成为环境保护道德观念的倡导者。

  7. 信息传输技术。这里包括传单、书籍、图解、单项信息网络、会议、信息简报、复印技术、录音和录像、幻灯片、计算机模拟、电视计算结合系统、自学软件包、计算机辅助学习、通信卫星等。

  8. 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这里包括对科学的本质、积极效果及其限制的深刻理解;建立公众舆论的合理基础;激励付诸行动。

科学教育协会国际委员会根据从世界各地回收的调查表,作出对当今综合科学教育状态的评论,并可看出综合科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调查表包括两个轴心:综合科学课程的广度和强度。广度是指综合的学科范围, 强度是指综合以后所给出的材料的结合程度。调查表所包含内容包括:课程开始日期;适用年级;学生的智能范围,是选全体学生还是选一部分; 预期教学时间;所用语言,组织方式;灵活程度;综合广度和强度;印刷出版物;视听和计算机软件。

在以上各项调查栏目中,综合科学课程的综合广度和强度颇为引人注目。两门学科结合的例子是自然课。高中阶段有三门学科结合的例子,但综合程度往往是低的。有的国家把两门或更多学科与非科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以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关联并避免太专门化,如巴基斯坦的九、十年级课程和菲律宾的综合科学课。综合强度从回收调查表中反映出可分为三种:①并列型。可以显著区分化学、生物、物理等各部分。②结合型。虽然仍以各分立学科作为出发点,但三门科学相互混合在一起。③融化型。把各分立的学科融化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高度的综合程度。

调查表也表明,已经有一批教科书、工作手册、教师指南、课程指导

以及专题测验出版。视听材料也出现了幻灯片、录音磁带、电视或电台节目、录像带、电影、游戏、计算机软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已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但这主要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计算机还远

表 5—1

年级

单元

1

2

3

4

5

6 7

1

环境探索

2

玩具

3

土壤

4

5

动物

6

植物

7

计量

普通物质

8

计量

变化

9

空气

10

平衡

简单机械

11

计量

时间

12

感觉

13

摩擦

14

热与火

15

光能

16

17

18

太阳系

没有普及。

世界各地区对综合科学课程的安排不尽相同,各地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表 5—1 列出非洲国家莱索托对 1~7 年级各单元课程的安排。表 5—2

列出津巴布韦拟定的大纲,它有三个主题:健康、环境和社会关联。表 5

—3 列出欧洲国家挪威 1~6 年级的教学大纲。表 5—4 列出英国在 1984 年

的普查结果。表 5—5 列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科学教育情况。

表 5—2

细 目基础科学技能

细胞、繁殖和家庭生活活命的水

空气和气体环境探测 人体和植物电及其用途家中的化学

自然资源和环境意识住宅

运输

健康保护

计 划 时 间 6 周(每周 6 课时)

4 周

6 周

6 周

6 周

5 周

7 周

2 周

近 10 年来,中学科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①在小学或初等教育领域, 科学课的数量有很大增长。其中有些是简单技术。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环境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有的国家作为科学研究,有的作为社会问题。②在中学,特别在初中,综合科学有了稳定发展。在这些课程中,有的反映科学与社会的关联,有的体现技能技巧。但仍有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上。③对具体课程的评价仍缺乏依据,但也有可贵的例外。对学生的评估可以用各种方式,例如公开考试、内部考试以及持续不断地跟踪。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综合科学教育课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值得作周密研究的问题是: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和软件的适用性。

表 5—3

周围事物探索 人体和健康

孩子的日常生活 自然界中的生命及其基础人类的协作 资源、商业和工业

人和社会 材料、工具和技术

萨米族人 包围我们的世界

挪威和斯堪的纳维亚 通讯、戏剧、影片和媒介

表 5—4

学生百

分比

年级

学习课目

学生百

分比

年级

学习课目

12 % 9 ~ 10 生物、化学、

物理

19%

生物

8%

9 ~ 10

生物、化学

3 %

化学

6 %

9 ~ 10

生物、物理

10 %

9 ~ 10

物理

9 %

化学、物理

21 %

9 ~ 10

不学自然科学

表 5-5

国家 年 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阿富汗 C-NS —— C-SS ——

除必修外注册人数

续表

除 必 修 外

国 家 年 级

注册人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新加坡 — G — GSC — GSO - GS / SSE - SS 48 %

越南 GS - C — SS ——- C — SS 斯里兰卡 —— C — ES ———— C — GS —— E - SS 25 %

泰国 —— C — IS —— C — IS — O - IS / SS

土耳其 — C - ESC - GSC - GS - C - CS / SS 苏联 C - IS —— C - SS ——

GS—普通理科 NS—自然研究

ES—环境研究 C—必修课

IS—综合科学 E—选修课

SS—分立课:物理、化学、生物 O—任意选修CS—结合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