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不良品质的心理分析

(一)什么是学生不良品质

学生不良品质是指学生经常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甚至有触犯法律,危害社会治安,需要法律制裁的行为,而且逐渐形成了比较顽固的错误思想和道德认识。不良品质的形成起初是问题行为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生了,当时并没有受到批评、指责等抑制,以后一而再, 再而三地反复多次都没有受到阻碍。在发生不良行为时,往往会产生方便、自然、甚至适合的情绪体验,因而又成为发生类似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同时,这些不良行为还伴随着错误的道德认识,以后又受到“同伴”的及时强化,加上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和品质不良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就逐渐形成了不良品质。不良品质在某个学生身上形成后,他就难于在出现错误举动时,自觉地加以辨别和制止,事后也不会产生忏悔与改正的意向。学生不良品质的形成,不光是从行为开始,有的是从认识开始,有的是从意向(如态度、情感、意志等)开始,是不良的环境条件(外因)通过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内因)而逐渐形成的。形成不良品质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无知,盲目模仿消极的东西,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了定型。

(二)不良品质的几种表现

  1. 调皮捣蛋:表现为破坏课堂纪律、捉弄老师、欺侮同学、破坏公物、搞恶作剧。这些学生有比较生动的外貌,或瘦小出奇,或因胖逗人,或大耳大鼻,好动好玩好闹,常常是大家注意的对象。他们适应新环境能力强,与周围的人熟悉得快,跟老师也开玩笑。他们的言行是想博得别人一笑、一惊, 以此为满足,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为美,为乐趣,喜欢热闹的场面。这类学生

一般是由被别人逗发展到逗别人,由小逗到大逗,由偶然性到习惯性,由家庭逗到学校,教师对他们是大问题抓不着,小问题解决不了,直接影响教学秩序。

  1. 打架斗殴:这些学生有的是打架集团的头头或骨干分子,有的是随从者,也有的是“单干户”。打架斗殴的学生个人英雄主义心强,总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怕别人说自己“01 包”,吃顺不吃呛;脾气暴躁,冷酷残忍,很少有同情心、怜悯心,却在帮伙之间讲“义气”;打架不顾后果,以镇住别人为满足。这些学生惟恐天下不乱,对社会治安影响极大,是导致学校和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偷窃:这些学生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小偷小摸,顺手牵羊,占小便宜;有的是溜门撬锁、掏腰包;有的是三五一群,结伙盗窃公物。其中有的人已成了惯窃。从心理状态看,这些学生利欲熏心,最讲“实惠”,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弄到手,心里就不舒服。为了掩盖自己的丑恶面目,他们经常撒谎,有些人已丧失自尊心,受批评时或作案被发现时,不知羞耻,满不在乎,转脸就忘,故态再现。

  3. 流氓:这些学生举止轻浮,说、笑、打、闹无常,引人注目。这些人在课堂上常常“走神”“发呆”;课下扎堆,议论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秘密。他们自尊心不强,不怕难为情,常逗引异性;自制力差,不能控制情感, 头脑一热,感情一冲动,就不顾后果。家长和老师常常在其已陷入泥坑时才发现问题,而他(她)们一旦被发现,对前途往往会丧失信心,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破罐破摔的思想。

(三)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教育,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研究和掌握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品德不良学生的表现及心理特点究竟有哪些呢?下面就他们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习惯等几个方面做个简要的分析。

  1. 认识的心理特点

品德不良学生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点是:道德无知,行动盲目。他们的道德观念十分模糊,是非、善恶不分。例如,他们把“天不怕、地不怕、不怕流血和挂花”式的流氓、坏蛋当“英雄”;认为谁最野蛮,谁就是“英雄”。他们把“哥儿们义气、姐妹和气”这一套江湖义气当作“友谊”,他

(她)们错误地认为:“哥儿们”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哥儿们” 犯了法情愿自己坐牢,也不能出卖朋友,“男儿不抽烟,白在世上颠,男儿不喝酒,白在世上走”。他们把偷摸行为看成是“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甚至有的把偷摸认为是“体脑相结合的劳动”。他们把乱搞两性关系,认为是“人生不乐,一辈子白活”。他们把“助人为乐”,要求进步看成是“假积极”;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看成是天经地义。他们把自己吃好、穿好,手中有钱花,看成是“实惠”,当作自己的理想。为了追求这些“实惠”,他们不惜侵犯别人利益、破坏社会秩序,甚至干出十分冒险的事。一旦失去这些“实惠”,就会悲观失望,精神空虚。

品德不良学生所接触的一切,不是被颠倒了的是非,就是极端不良的道德行动。起初他(她)们对这些错误的道德认识还是不稳定不牢固的,以后由于错误的道德行动受到“同伴”的及时强化,反过来加深了已有的错误认

识,加上家庭或学校教育不当和品德不良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逐渐形成了各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因而品德不良学生不能在出现错误举动时加以辨认和制止。在发生错误行动之后,也不能产生忏悔与改正的意向。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意向(如态度、情感、意志等)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1. 情感的心理特点

品德不良的学生在情感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情感的对立。很多品德不良的学生是在被打骂、批评、斥责、讽刺,甚至是被关押中长大的, 因此他们和教师、家长、法制部门在情感上是对立的。他们无论是在学校, 或是在家庭、社会上都是不受欢迎的人,各方面的冷遇,使他们产生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他们既自卑,又自尊,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又不允许别人在人格上蔑视他们。所以你越是厌弃他们,他们就越反感,越和你有对立情绪。第二,情绪易外露,很少隐藏,而且不正常。他们高兴时,会狂欢乱叫, 不高兴时会发怒暴跳。他们看电影时,当故事情节触动他们的情感时,他们立刻会有反应,甚至手舞足蹈地议论。第三,是非善恶爱憎不分。什么可爱,什么可憎,有时模糊,有时完全颠倒。他们有些人认为给他一点便宜的人都是瞧得起他的“好人”,对他就有好感。相反,认为凡是严格要求和管束他的人就是“贬低”他。他们有些人很反常,把光荣当耻辱,把耻辱当光荣。第四,性格暴躁。当他们激怒时,往往什么都不顾,根本不考虑后果。他们常借机发泄那难以压制的烦躁情绪,如毁坏东西、起哄、嚎叫⋯⋯。甚至在他们之间,也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动刀动枪。当他们狂怒时,难于自我控制,这时对别人好心的帮助和教育,往往也会引起反感、对抗,甚至以恶相报。第五,感情反常、行为原始。他们在犯错误时感到“痛心”,而事后又感到无所谓。他们有些人精神“空虚”,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甚至觉得活着还不如死去。他时而觉得周围的人都很好,都在帮助他进步,是他的朋友;时而又觉得周围的人对他都不好,不把他当人看。有时和同学谈心, 非常感动;有时又大打出手,把帮助他的同学打伤,失去了正常人的感情。第六,情感多变,情绪不稳定。这些学生看上去有时十分凶暴,但有时却也十分动情。当他们犯了错误,经过教师谈话后,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痛表改正错误的决心。但这种情感在不少品德不良学生身上又会很快地消失,甚至重犯错误。

  1. 意志的心理特点

品德不良学生的意志特点是:(1)意志薄弱。他们犯了错误,经过教育也会后悔,表示“决心改正”,在一段时间里,也会有较大的进步。但他们在进步过程中,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常常有曲折和反复,往往对自己的进步持怀疑态度。(2)缺乏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遵守社会公德时,缺乏自制力,不能用正确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犯了错误经过教育,有所进步,甚至暗下决心,洗手不干,但在同伙煽惑和一定的物质引诱下,他们常常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

  1. 行动习惯上的特点
  1. 养成不少坏习惯

品德不良的学生有不少坏习惯。有的养成了张口就骂,动手就打的坏习惯;有的沾染抽烟、喝酒、占便宜等坏毛病,看到别人的东西不拿就难受,

看到烟酒就抽个、喝个痛快。

  1. 与别人交往时,欺软怕硬

他们对强者,委曲求全;对弱者,常常以欺凌侮辱别人为乐趣。他们与人交往时,总是表现出强烈的逞能、显胜的心理。

  1. 没有养成劳动和学习的习惯

品德不良的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是消极的,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劳动不能有始有终,不能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对劳动工具和原材料任意损坏和浪费。但是,他们的精力旺盛,喜欢量大、强度大的劳动,特别是对定时、定量的包工活,他们会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去完成劳动任务,有时还会表现一定的创造精神。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的学习态度,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有时为了应付,也只是抄袭。有的考试作弊,有的干脆交白卷, 有的逃躲考试。他们对学习用品从来不爱护,任意乱涂,撕毁。但他们也有微弱的求知欲,愿听生动有趣的讲课和有关国内外大事的讲话。

  1. 远离集体,不愿受纪律的约束

由于他们没有正确的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在集体中不愿受纪律的约束,或一轰而起,朝聚夕散;或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他们有些人对人不诚实,说谎已成了“脱口而出”的坏习惯。但是他们对真诚爱护、热心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对他们的错误不讽刺、不挖苦的老师,也能表现出尊敬、依恋的感情和诚实的态度。

  1. 对自己既自尊又自卑

品德不良学生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自尊心与自卑感是经常支配他们行为的一对矛盾。他们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他们不愿意别人提他过去的错误和缺点,又害怕老师、家长和集体的指责,更不愿意当众批评他犯的错误。在别人错怪他们时,感到委屈,从而发怒。为了一时的好强,或为了集体的荣誉,可以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时间内控制自己的错误行动。在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时,会尽力去完成交给他的任务,有时完成得十分出色。在受到表扬或奖励时会感到羞愧,激动。尽管这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觉性很微弱,却是推动他们前进的积极因素。与自尊心相反的性格特征是自卑,由于他们是在被打骂、被批评中成长的, 因而也就产生了轻视自己、自甘落后的自卑心理,自认为是“坏料”、“四季不开的花”,从而就“破罐破摔”了。教师不要在他们和公众面前流露出看不起他们或丧失信心的想法,而是发现和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