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严于解剖自己的教育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身上,不仅有积极因素,也有消

极因素。优秀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只是积极因素在他们身上占主导地位,消极因素被掩盖而占次要地位;后进生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人,只是消极因素在他们身上占主导地位,积极的闪光因素被掩盖而占次要地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一个学生身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优秀生可能会变成双差生,双差生也可以转化为优秀生。这里的关键就在教育。

对待优秀生,教师首先必须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不能言过其实地赞扬和鼓励,要善于发现优秀生身上被掩盖的消极因素,对他们的缺点,不能轻描淡写、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当优秀生过高估计自己,对自己的长处看得多、短处看得少,对同学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时,必须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到同学的优点,教育他们“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责己,宽于待人”,养成善于剖析自己的习惯,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觉地抗拒不良思想的影响,塑造自己的无产阶级的思想品德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十)进行劳动和艰苦朴素的教育

有的优秀生,在家长、学校的影响下,片面追求智力的发展,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能考上大学,因此不会劳动,连自己的衣服被褥都不会洗,拿铁铣干活一会儿就打起泡。有的生活上不艰苦,大手大脚地花钱,穿着超过了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来说,要重视把缺点和错误克服在萌芽状态。要教育学生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从而珍惜劳动果实,事事处处做到“勤俭”、“艰苦朴素”,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让别人做。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从国家的建设需要来看,他们绝大多数人应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使他们懂得,毕业后升学或者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同样是国家需要的,同样是光荣的。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对他们在日常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都要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才能逐步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十一)优良品德的培养有多种开端

品德的培养可以有各种开端,可以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做起,使他们了解行动的社会意义;也可以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着手,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先转变他的感情;又可以从磨练意志开始,使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 督促自己坚持原则,排除困难,坚决实践自己的诺言,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 还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道德行动习惯开始。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不能机械地遵循由道德认识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再到道德行动习惯的模式进行。当学生对行动规范认识不清时,就要着重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增强其行动的自觉性;对道德认识较好,而行动习惯没有养成的,就要着重训练道德行动,加强督促、检查,以培养他的良好的行动习惯;对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要着重调整思想感情,强化情感的感染,同时致力于意志的锻炼,要求他们做到言行一致。只有当上述几种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发展时,学生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

总之,要重视对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待优秀生也要一分为二,对待他们身上的优点要继续发扬, 但也要看到优秀生也存在缺点,也潜在着一些不良因素,如果处理不当或看不到这一面,潜在的消极因素可能恶性发展,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

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掌握优秀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决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对他们必须是坚持教育、严格要求, 以利于优秀生的健康成长。①

① 全国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材协作编写组:《学校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74—18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