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意志方面的心理品质

更深刻地影响学生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意志品质。意志对任何事业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良好的意志对教师尤为重要。

教师应锻炼和培养自己具有以下意志的心理品质:

(一)目的性

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是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以克服工作困难的源泉。教师对摆在自己面前的崇高的教育任务的认识(教育工作周期长、见效慢),为完成任务而顽强斗争的决心和实际行动(不论在顺利时还是在逆境中,对工作总是充满信心),就成为教师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教师的这种意志品质同他的世界观和社会道德情感的发展直接联系着。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所遇到的外部与内部困难越大,他们身上的意志品质就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当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感到束手无策、失去信心、并想“放弃”的时候,只要他意识到教育好年轻一代,使他们养成优良品德是党和人民对自已的光荣委托,是严肃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不能完成任务时将要产生的严重后果、并对此产生了鲜明而深切的情感,就会激发他重新加倍努力地工作,为教育好后进生进行顽强的努力。教师若一受挫折就退缩、动摇,甚至想离开教师岗位,或者固执己见,拒绝正确的批评建议,这都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成效,都与教师对工作的目的性缺乏正确认识有关。所以只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工作才会有明确的目的性, 才能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果断性

教师的坚强意志还表现在果断性上。所谓果断性,就是教师善于及时地采取决断的能力。教师的坚决、果断和不屈不挠的坚定性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教师的这种力量不在于他的外貌严厉与否,而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上是坚定的、果断的,还是犹豫不决的。教师的当机立断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果断的意志。这种果断性要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理解教师要求的正确性的基础上,以和善的、宁静的、循循善诱的、不急不躁的态度表现出来,而不是以势、以声压人来表现的。教师的坚决果断是与深谋远虑相结合的,在什么情况下,该向学生提出怎样的要求, 学生该怎样行动,教师都应有清楚的认识和预见。

(三)自制性

教师意志的自制力,是自己能够掌握或支配行动的能力。自制力表现在强制自己去做应做而不想做的事,强制自己不做想做而不应做的事;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情感、激情状态与冲动行为;表现在坚持不懈地了解和教育学生;也表现在对学生所提要求的严格、明确和不断地督促与检查

上。所以教师的自制力与教师的沉着、耐心、首尾一贯的坚持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心理品质。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因学生不守纪律而苦恼;当师生发生冲突, 学生污辱了教师的人格而激怒了教师时,都特别需要教师的自制力,如果教师不能掌握自己,以粗暴态度对待学生,可能换来学生暂时的“安定”,但是,在这样的“安定”后面却孕育着更大的危机和骚动。假如教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着和蔼,学生就会为教师所持的平静态度所感染,从而安静下来。但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教师的软弱可欺,而是具有坚定性格的表现,教师是不会放弃原则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故意刁难是没有好处的。教师的自制力是内在力量的表现,而不是软弱可欺的象征。

(四)坚持性

教师要求学生首尾一贯的坚持性,对培养学生的技能、习惯和良好的品德有很大的作用。坚持性包括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教师的精力和毅力也是影响工作成败的意志品质。一个教师对待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够精神饱满地进行,在困难面前不泄气,长期不懈地使精神焕发;在难题和障碍面前, 反而知难而进,精力充沛、毅力顽强,这些都能感染学生。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完成教育任务所必需,并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常常具有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要求,因此,他们常常分析评价教师的意志品质,企图在教师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