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堂纪律

为了持久地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内部环境,必须卓有成效地管理好课堂纪律。

(一)纪律的定义与功能

纪律指从外部给人的行动提供一定的准则或加以控制。纪律的反面是无原则的迁就。无原则的迁就表现是撒手不管,自由放任。权力主义是一种过分武断的、任意的和独裁式的控制,它与无原则迁就是直接对立的。在放任自流与权力主义两个极端间有各种程度不同的控制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民主纪律。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学校里,实行的是民主纪律。当这种纪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要求以后,便称之为自我约束或叫自觉的纪律。

纪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对学生的训练有如下四种功能: 第一,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它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受赞同

或默许的行为准则。

第二,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这些特性的成长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

第三,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使学生把外部的行为准则与自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如果没有道德准则的外部形式存在,它就不能够内化;经验也证明,准则被内化后, 外部的约束对于确保学校秩序仍然是需要的。

第四,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情绪安全感。避免对自己的行为的迷惑和担心,降低过度的焦虑。没有清晰的外部控制的指导,学生往往倾向于手足无措,情绪不安。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

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进的纪律。即使是比较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教师促成的纪律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们在“有结构的情境”当中工作和学习,会学到为了维护社会的和人与人之间的“结构”所必须的某些方法和态度。他们也学会了享受主要由教师创立和维护“结构”时所发展起来的某种安全与稳定。

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教师的指导、监督、惩罚、规定限制、奖励、操纵、组织、安排日程和维护标准等,都属于结构的创设。

而体贴则包括同情、理解、调解、协助、支持、征求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结构的创设与体贴不希望着重一个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它们相对比例应该结合到教师的一定的行为当中去,它是由一个班的成熟、一个班进行的那种活动、学校的心理气氛、师生共同的期望和教师的人格来决定的。当前,多数教师往往是提供了过多的结构创设,而缺少足够的体贴。可见,结构的创设和体贴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1. 集体促成的纪律

在帮助学生发展更有力的自我控制,工作定向的行为和其他社会成熟的特点工作中,教师如果能够把同辈人的集体组织到一块儿来,他一定做得很好。在学生时期,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颜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如何行事。青少年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样干”为理由而从事某种活动,他们的见解、偏见、信奉、爱好与憎恶往往都视集体而定。青少年学生之所以遵守集体促成的纪律,是因为同辈集体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提供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来行事的体验,有了安全感;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还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道德准则,如道德行为的新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有时许多学生,为了不损害与同学的关系,他们也会遵守集体促成的纪律。

  1. 自我促成的纪律

应该记住最重要的事是达到最终的目的:自律。作为有责任心、完全成熟的人,不但应该遵守教师促成的纪律和集体促成的纪律,而且还应该为发展集体的行为准则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更好的集体准则。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促成的纪律。这种以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叫做自律。

  1. 任务促成的纪律

上面我们谈了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另外一种纪律在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是任务促成的纪律。一项任务会抓住和掌握住我们的注意力,它需要的时间远比我们所希望给的时间多。一旦任务开始,我们就很难安静下来,甚至对平常很引人的活动也置之不理。每一项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即使遭到挫折也不轻易放弃。所以,学生卷入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学生越是成熟,越容易使自己的行为跟目前的任务要求相一致。不成熟的人不能够接受任务的要求。在一个组织良好的,活动定向的课堂里,这些比较成熟的学生作为整个集体的标兵和榜样往往帮助发展了其他学生的成熟的行为。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1.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

课堂纪律管理必须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主要包括教学结构和课堂情境结构。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结构,这是管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花大力气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情绪稳定,

安全感强,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法,教学艺术性和愉快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感染学生,减少学生的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既要以学生的需要、兴趣为前提,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不能为了纪律好,而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讲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

其次,要重视课堂情境结构的安排。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坐位的安排。实验表明: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是上课听得最专心的学生;坐位由后排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教师的喜爱;坐位由前排移向后排的学生,常常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课堂里学生大多数认为,坐在教室前的学生要比坐在中排和后排的学生更加专心以及更受到老师的喜爱。但大多数教师目前仍不知道坐位安排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许多老师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他们坐在最后一排,或与不爱闹的学生坐在一起,或让他们坐在讲台附近的位置,以便容易地控制他们。另一个问题是课堂常规。课堂常规也是一处课堂情境结构,因为必要的课堂常规可以起到安定情绪的作用,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听讲的学习活动上。

  1. 学生焦虑的调节

适中程度的焦虑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过分感到“任务促成的纪律”和“集体促成的纪律”所造成的压力,容易干扰课堂纪律。它可能引起学生的敌意和攻击性行为,也可能使学生沉默或拒绝参加任何积极的学习活动。调节学生的焦虑主要可采用通过与学生交谈、让其把烦恼倾诉出来,或通过改变学习情境来降低焦虑。即当学生面对难题而焦虑时,尽快地让他离开难题,改做其他容易的题目,也可做其他学科易完成的作业。因为容易课题的解决,有助于降低考试焦虑。

  1. 教师焦虑的控制

课堂纪律不好往往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原因。特别是新教师和组织教学能力差的老师他们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常常忧心忡忡,经常担心学生违反纪律、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的老师就采取生硬的措施来控制学生,不惜一切来维护课堂纪律。这样,实际上老师把学生看成了威协教学的力量。这样师生关系越来起紧张。但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因此,只要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不怕麻烦地去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就一定会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课堂纪律就比较容易维持了,不必要的焦虑便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维持课堂纪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