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结果。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体,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认知领域应体现为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在情感领域应达到对某种观点或规范的爱好、赞同、信服三个梯度,进而在行为领域能达到仿效、主动、自觉的结果。这既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要求,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目标而进行。作为教学目标的实施,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看,可分为密切关联的四个环节。即:
目标设计、目标达成、目标测量和目标信息反馈。
这四个环节联接起来便构成一个先后相继、环环紧扣的教学过程。该过程同时也是定标、达标、测标、再达标的过程和信息的收集、输出、获取、反馈的过程。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指在某一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它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课前在认真研究大纲、教材及学情的基础上提出对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状态等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便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表述,既可以通过提纲的形式来表现, 也可以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形式来体现。所谓“双向”:
一是指教学内容(原理、概念、观点、规范等);
二是指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识记、理解、运用、觉悟、行为等)。目标达成(达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它是在提高教书育人效益的
前提下为了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那么,如何达标呢?
-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列出教材内容的导读提纲。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导读提纲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初步领悟教学目标,对难度稍大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加深对目标的理解。
-
师生共学,双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在科学性的前提下,注意针对性和启发性,达到教育性的目的; 通过情境设置,以境育情,在对立感情的比较、正确感情的流露以及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让学生明白道理,理解观点、规范并形成正确的信念,进而通过教师的“表率”和“榜样”作用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获得有效的行为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标测量就是依据正确的知识,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水平用数据加以描述,以反映学生经过教学后所发生的认识水平的变化。
其方法是:
依据教学目标,拟定一定量的达标测量题,对照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量化;也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某一问题作出分析、表明态度或提高解决方法。
这样,通过情境状态的测试,对学生的能力、觉悟和行为状态进行综合评判。
目标的信息的反馈,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测量手段的实施,系统地收集信息;然后通过对反馈信息的简单分析,及时矫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弥补在目标达成度上的不足或偏差;并辅以适量的巩固强化练习, 真正将知识、能力、觉悟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在“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纠正政治课教学中目标不明确的盲目性,目标不全面的片面性,目标不具体的笼统性。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有有了明确、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及课堂实效,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可见,加强教学目标的研究,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