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

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讨论条件,激发学生讨论的情势和心理。

要确立讨论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以下标准:

  1. 问题能否紧扣教材内容,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2. 问题是否集中、典型地反映了某一社会现象,具有较丰富的内涵;

  3. 问题是否由学生提出或是学生普遍关注、迫切希望了解的;

  4. 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便于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在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对所教内容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计划,确定全部的问题,了解每个问题之间的纵横关系, 根据学生认识结构对问题进行梳理,从而以问题为交叉点组成一个适应学生认识发展和能力、觉悟提高的知识网,用这个网来覆盖全部(或部分)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

如教《公民》中“集体”一课,在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问题时,以课前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初一学生对集体有感性认识,绝大多数学生

爱集体,荣誉感强,有上进心,但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拟出这样一些问题:

①你为什么喜欢自己的班集体?

②你爱班集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③一个良好的集体对个人成长起什么作用?小学时的班集体对自己身心成长、学习有何影响?

④你打算为建设好自己的班集体做些什么?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以澄清错误认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发言讨论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良好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而良好的集体又离不开个人的作用,需要个人生动活泼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再次,教师在确定讨论的问题时,必须从学生的思想特点、知识基础、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出发,抓住重点难点的症结所在,解决学生在思维认识上产生的疑难问题。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面临这一崭新的形势,学生有了进行思考和比较的丰富的信息材料。在种种社会思潮和商品经济大潮面前会产生种种疑惑,有时还会出现“偏轨”现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脱离了这一实际,势必造成学生“理论一大篇,思想不沾边”和“考试背条条,知行分道道”的恶劣倾向,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必然是失败的。所以,教师应以巧妙的启发,激励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以使课堂发言积极、个性突出、思想活跃、广开“言”路,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