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

讲解是交流后思想认识的深化统一。学生在自学、交流中存在的疑点往往就是本课重点难点所在。教者便可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换言之,就是在学生知其然的情况下,教者讲述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讲解时突出“启”字, 不能直接把结论交给学生,要用各种方法启迪他们的思维。常用的方法有:

  1. 对比法,通过比较鉴别总结规律。如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绘制图表将其三个时期进行比较。

原始社会三个时期生产力发展比较表

时期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活动

旧石器

粗石器、标枪、鱼

叉、投矛

植物:果实、根茎;

动物:鼠、蛙等

采集、渔猎

新石器

细石器、弓箭 野兽、家畜、农作物

畜牧业、农业(第一次社会

大分工)

末期

金属工具:青铜

器、铁器

金属、纺织品、油、酒等

手工业:冶炼榨油、酿酒等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然后让学生填表,并指出三个时期使用的工具有何不同?劳动对象有何

不同?说明什么呢?引导学生按照对比表总结,进而讲清生产力中两个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概括出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1. 抓住关键词语讲解。如:在《实行正当防卫同犯罪作斗争》一课教学时,在介绍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的基础上,抓住下列关键词语讲清实行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第二,必须是非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正当防卫。第三,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在教学中抓住了上述加点的几个

关键性词语,使学生明确实行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时间界限”、“防卫对象”、“防卫的程度”。

强调上述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否则要负刑事责任。使学生明确正当防卫的合法性,但又要明确法律不能滥用,进而分清实行合法权利与犯罪的界限。抓关键词语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问题,烙印深刻, 同时能培养学生准确认识问题的能力。

  1. 用设问方法故意创造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但要注意难易程度,否则达不到开拓思路的预期效果

  2. 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识别善恶、辨美丑》一课教学时,在学生理解其含义基础上,列举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实例让学生辨别:有的人私拆防洪堤坝上的石头自家盖房、砌墙等;某某学生在平修操场的劳动中挖到价值千元的黄金主动上缴国家;有的学生以关心班级为名,自己班的扫除用具丢了或坏了到其他班去拿或以坏换好。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