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位”教学法的可行性依据

  1. 心理学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结构主义认识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师生互位”教学法的可行性依据 - 图1“师生互位”教学法的可行性依据 - 图2S AT R。

其中,S 为一定的刺激,如知识、信息;A 为个体接受的刺激;T 为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R 为个体作出的反应。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一定的刺激(S) 只有当一部分(A)同化于个体认知结构(T)中时,个体才对刺激作出反应

(R)。

说明:学生要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一边吸收新知识,一边摒弃旧知识,对外界刺激进行组织、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一理论说明,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同化新知识。因此,教学一定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认识水平。“师生互位”教学法正是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理解到了什么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增强了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讲授内容顺利被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化,而收到良好效果的一种好教学法。

  1. 教育学依据。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互位”教学法每次由老师确定好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翻阅资料备课,写讲课提纲,并由自己亲自登台“表演”,学生就有的了明确的思维目标和方向,就能积极思维,自觉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绪饱满,就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

  2. 学生自身的特点。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青春期,也就是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时期,心理上突出地表现为独立意识加强,自信心、自尊心明显加剧,他们自我表现欲强,渴望在社会关系中有一席之地,对“一般化

说教”表现得很不耐烦,而“师生互位”教学法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树立良好形象的机会与场所。为了不失体面,他们必须认真分析、把握教材,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在上课时表现泰然自若,一展风采,特别是不辜负小组同学的托付,为自己及组员赢得高分,从而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另外,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阶级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知识面, 加上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已逐步加强,这是“师生互位”教学法得以进行的基础。